原标题:带孩子乘坐扶梯怎样才算安全?
扶梯又“咬人”,被“咬”的又是孩子,令无数家长揪心。电梯究竟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如何才能安全乘坐电梯?17日,青岛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教给市民,特别是带孩子乘坐电梯的市民,正确使用是安全的最大保障。
(图片来源:半岛都市报)
围裙板与梯级之间最危险
许多市民在乘坐扶梯时会发现,扶梯两侧、靠近梯级的下方,有毛刷一样的东西贯穿整趟扶梯,这排毛刷的学名叫做“围裙板防夹装置”,是防止衣物、鞋子、脚趾等被夹进围裙板和梯级中间。
根据国家规定,扶梯左右两边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之和加起来不得超过7毫米。自动扶梯刚出厂时,这个间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自动扶梯运行一定时间后就会遭磨损,出现变形,此时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就有可能变大。
孩子的鞋子、脚趾等比较纤细,如果靠近这个间隙,或者出于好奇用脚碰触毛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孩子的鞋子乃至小脚极易被卷进去。
洞洞鞋和鞋带更易“被咬”
电梯“咬人”事件频发,“洞洞鞋”被列为儿童第一危险鞋。因为“洞洞鞋”质地为聚乙烯树脂,材质软,防滑性能好,导致摩擦力大,容易深陷,当意外发生时,力气小的儿童往往较难把鞋移离。
对于孩童来说,除了围裙板和梯级之间,黄线处的梳齿也很危险。乘坐手扶梯前,家长要检查自己与孩子的鞋带是否系好,穿露脚趾凉鞋也容易受伤,最好是包脚的鞋子。
上下电梯警惕这3块“板”
2015年,湖北荆州电梯“吃人”事件震惊全国,电梯前的3块“板”也被称为“安全盲区”。这三块板中,前沿盖板也叫梳齿板,主要用途是为方便乘客上下过渡。虽然梳齿板不会“吞人”,但是会“咬人”。因此,在上下电梯时,需要注意鞋带、裙角、绳线等容易被卡的东西,更要避免手指、脚趾等肢体部位与其接触。
中间盖板危险性较大,电梯梯阶在这里翻转下折,梯阶边缘的梳齿竖起,角度就像即将要咬合的獠牙。人一旦落入,被卡在其中,而电梯又没有停止运行,梯阶的梳齿堪比“绞肉机”。后侧盖板下是自动扶梯的“心脏”,这里有动力主机、控制箱,以及盖板缺失按钮。
记住能救命的红色按钮
乘坐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发生意外时,如果乘客摔倒或者手指、鞋、衣服等被夹住,应立即呼叫位于入口的乘客或值班人员按动红色紧急停止按钮,停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
另外,特别要提醒市民的是,关于电梯安全,有两个责任主体,一个是使用单位,另一个是维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