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当“课程思政”遇上“新工科”  重庆理工大学这样上好“思政课”

2019-05-17 11:01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分享到:

重庆理工大学迷你马拉松活动 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5日15时50分讯(记者 姚辉省)炙手可热的“新工科”,对高校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大批“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新工科高校来说,如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必不能绕过的话题。

厚植爱国底色

以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谱写青春之歌

与人文社科所具有的立场导向不同,理工科高校基于自然认知,教学过程突出对“技”的掌握及应用,这也是理工科思政教育存在的难点。

这对于重庆理工大学来说,也不例外。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学校从抗战烽烟中走来,爱国一直是其悠久的传统,也是凝聚万千优秀青年的催化剂。

为此,学校从厚植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这一重要课题入手,全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开学第一课”:学校每新学期开学举行升旗仪式 重庆理工大学 供图 华龙网发

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12年8月,结束曼彻斯特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后,麻彦龙回国,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任教。作为研究“铝锂合金及其腐蚀防护”近十年的学者,他有一个想要将自己的研究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上的梦想。

一年后,博士毕业后的杨朝龙也来到重庆理工大学,与麻彦龙同在一个学院任教。尽管研究的具体方向不同,但他们的愿望却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做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科学研究。”

“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人心,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是中国道路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高校建设‘双一流’的最大优势。”正是在这种信仰的力量下,像麻彦龙和杨朝龙这样的党员学者正为建设“一流学科”作最大的努力,而他们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

近5年来,他们所在的学院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863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总装“十五”预研项目等共计30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6项,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

发挥教师引路人角色

找准新工科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落脚点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

思政课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它是传递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重庆理工大学,着力发挥教师这一关键人的作用,打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切实多方面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其中,专题化教学,主要突出任课教师研究专长。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紧紧围绕遵循政策、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注重学术研究、突出问题导向性等原则,使学生深刻了解国史和国情。

教学过程的双主体化,突破传统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与设备,进行互动式教学,如开设思政大讲堂,小组讨论展示,观看影视资料,资料查阅汇报,读书心得分享等形式,调动学生课堂趣味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内在动力,培养了他们知行合一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的双主体化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考试的多样化,采用“课堂测试+小组讨论与展示+实践教学+课程测试+课堂表现”等5+1的考试。

教学实践的项目化,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内容根据四门不同课程要求,并紧紧结合现实实际,制定出实践项目,它包括公共的实践项目和具有课程特点的实践项目两部分。

具有课程特点的实践项目,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就设置伟大的改革开放,重庆红色资源寻访记、今天的中国,创新发展等10个项目进行调研,缅怀历史,从参观历史纪念馆,从学习革命英雄事迹中升华爱国情操。

画好“同心圆”打好“组合拳”

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在全球化和社会全面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当代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既是深化德育改革、增强公民意识的基本旨归,也是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青年爱国热情的实践要求。

为此,重庆理工大学着力画好“同心圆”,打好“组合拳”,奏响“和谐音”,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画好“同心圆”推进全员育人。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实施“固本强基”“队伍建设”“思想引领”和“文化铸魂”四大工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课程思政”,明确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既要当好“教书匠”也要当好“引路人”,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打好“组合拳”推进全过程育人。学校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主题教育活动,把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开关”,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同时,培育挖掘活动品牌,搭建活动平台,把学生评优和事迹展示结合起来,把比赛活动同事迹寻访结合起来,每年做好重庆市优秀毕业生和学校优秀毕业生标兵寻访活动,探索建立“学生讲师团队”开展学生宣讲工作,推进100位十佳大学生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和榜样教育,切实发挥“学子百家讲坛”、十佳大学生评选、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毕业典礼、学生表彰大会等品牌活动的二次育人效应,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