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访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博物馆是时尚的导体

2019-05-17 08:33 作者:王爽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5月16日讯(记者 王爽)在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请到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来青作学术讲座,受到全市文博人的热烈欢迎。讲座结束后,青岛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专访,一起聊聊他眼里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

博物馆是时尚的导体

在大众的普遍印象里,博物馆是厚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缩影,神秘而古板。杨志刚澄清了传统观念的误区,博物馆并不是与时尚绝缘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每年都会有一个MET Gala的慈善舞会,被誉为是‘时尚界的奥斯卡’,所有明星都要挤破头才能参加。很多时尚界高定服饰的设计灵感,都是来自于博物馆展出的传统服饰,这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杨志刚认为,博物馆是一个时尚的导体,它用桥梁的方式让传统通向未来。“最重要的是,博物馆要不断升级新的策展理念和方式,让展览既扎根于传统,又萌发出现代的东西,可以面向现代、世界和未来,给人以启发和思考。此外,博物馆还需调动大量的资源,把可能承担的教育、传播等功能发挥起来,形成整体合力,既能扩大影响力,也能更好肩负社会责任。”

博物馆热还需要冷思考

近两年,博物馆热迎来大爆发,不仅线上的文博节目收视火爆,线下的博物馆游览量也是人气爆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有4成中国游客参观了博物馆。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博物馆的诉求越来越多。

杨志刚表示,这个热是客观存在的,在省级馆和大馆更明显。“我有亲身经历,这几年上博的游客越来越多,但我们馆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馆,承载量没那么大。出于对各方面安全考虑,不得不每日限流8000人,很多游客忍痛割爱,我们也很无奈。所以后面有了新建东馆的想法,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有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文旅融合也给博物馆热带来新的思考空间。“文化带动旅游的发展,旅游促进文化的进步,也是促成博物馆热的另一个原因。但我们也观察到,不少跟团游的观众在观展时走马观花,不如自由行游客的专注程度高,这对博物馆发展也不完全是有利的,我们在后续的工作中,要继续思考如何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

博物馆日来临前,杨志刚来青作学术交流讲座。

博物馆应是文化容器

博物馆应该在现代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杨志刚认为,博物馆不应该是神庙,而应该成为具有亲和力、与现代审美方式接轨的艺术殿堂、文化殿堂、精神殿堂。

“简单来说,博物馆不能是庙会,不能是摆地摊,应该是人们的精神殿堂和教育传播的课堂。”杨志刚表示,博物馆可以是论坛,大家进行观点碰撞、思想激荡;博物馆可以是灯塔,给人以启示和警醒;博物馆也可以是城市会客厅,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文化气氛;博物馆可以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的文化宫,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殿堂和课堂最是基础的,我们要为社会发展赋能。”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馆则好比是文化的容器,在特定的馆舍内甚至在其活动的范围内,汇聚、融合各种文化元素。“这样的容器贮存文化,流传文化,改造文化,这是我们博物馆人的使命,通过传承与创新,致力于建设美好生活”,杨志刚说。

今后加快两地博物馆合作

关于对青岛的印象,杨志刚评价道:青岛是个时尚之城,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韵味。“我觉得青岛的特色和上海比较接近,我把它概括为海陆交汇,既有大陆文化的厚重,又有面向大海的开阔。博物馆要以收藏研究为基础,以公共服务为前提,以展览为核心产品,通过教育传播为社会及其发展赋能,在规划建设中,把海陆两方面优势结合起来会更好。”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和青岛博物馆一直有合作,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西方玻璃器皿曾在青岛展出,受到青岛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和喜爱。杨志刚坦言:“这次我来,除了进行学术交流之外,还想起个桥梁推动作用,以后还会和青岛博物馆加快展开合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