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我追梦 我奋斗微视频展播】
(记者 孙志文)
在山东青岛胶州市洋河镇艾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洋楼被绿树包围,别看它外表其貌不扬,山东省第一个私人天文台——艾山天文台,就坐落在这里。
天文台的台长名叫周昆,今年36岁,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4年前,他还是青岛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曾在媒体圈摸爬滚打12年,他参与过很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北京奥运会、克利伯帆船赛、神舟飞船发射、汶川大地震、黄岛爆炸、蛟龙号出征……众多事件现场都有他的身影。
然而,除了记者的标签,周昆还是一位忠实的天文爱好者。2014年,他辞掉了报社记者的工作,来到胶州市洋河镇艾山上,建起了自己的天文台,过上了深山隐居的生活。从此以后,监测流星体、观测太阳活动、举办天文科普讲座,这些便成了周昆的日常工作。
为什么不做记者,偏偏要去山里建天文台,周昆的回答很简单——“热爱+责任”。
这个记者是“天文迷”
驱车从青岛市区出发,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了位于胶州市洋河镇的艾山。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往上走,在半山腰的位置发现了那座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洋楼,这里就是艾山天文台。
走到天文台的二楼平台上,记者的目光被众多蓝色的铁皮屋所吸引,透过铁皮屋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天文望远镜。
见到周昆时,他正在调试着一台天文望远镜,通过电脑屏幕察看太阳活动。“你看,今天太阳上有一个明显的耀斑,我把它拍下来,发到群里让大家看看。太阳活动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比如太阳活动很强烈的时候,地球上的电磁波传播就会受到干扰。如果太阳活动特别强,我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预警。”像这样观测太阳的工作,周昆几乎每天都要进行。
看完太阳,放下手头的工作,周昆把记者请进了他的天文台。在天文台内,随处可见他拍摄的天文照片,有银河、有月食,还有各种星云的照片,堪称美轮美奂。房间内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天文望远镜,几块大号电脑屏幕上播放着他刚刚制作完成的星空照片,墙的角落还有一个外星人人偶,整个天文台内部充满科幻气息。
落座后,周昆跟记者讲起了他的故事。原来,早在24年前,周昆就开始对天文学感兴趣了。“那时候买天文书看,攒钱买望远镜。”周昆还记得,1997年他上初中,那一年发生了一次日全食,他把观测数据都记录了下来,后来被发表在权威的天文杂志上,从那以后,他算是“掉入天文坑”,无法自拔了。
兴趣归兴趣,工作是工作。大学毕业后,周昆进入青岛当地的报社工作,当起了记者。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黄岛爆炸、蛟龙号出征……众多事件现场都有他的身影。由于热爱天文,像神舟飞船发射、天宫一号发射这样的大事件,周昆也几乎场场不落。
辞掉“铁饭碗”隐居深山看星星
“记得有一次我到胶州采访,第一次来到艾山,在半山腰发现了这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当时就看好了,觉得要是能在这架上望远镜,看看星空,该有多美妙。”周昆说。也正是那次采访经历,让他想建私人天文台的冲动愈发强烈。
时间转眼到了2014年,这一年,经过充足的准备,周昆毅然辞掉了报社记者的工作,来到艾山建起了自己的天文台,过上了深山隐居的生活。
为什么不做记者,偏偏要去山里建天文台,周昆的回答很简单——“热爱+责任”。他告诉记者,天文是他此生的挚爱,他想窥探更加遥远的宇宙,拍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太空画面。“除了热爱,还有一份责任。我从小爱天文,但是很少有机会到天文台去看看真正的天文望远镜。我不想让现在的孩子们因为接触不到,而对天文失去兴趣。我希望通过建立这个天文台,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触到天文学知识,让他们从小就对遥远的星空产生兴趣。”
住在山上看星星、看月亮,听上去是很浪漫的事,但浪不浪漫,只有周昆自己知道。建起了天文台之后,周昆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守着,很少回青岛市区。一方面是这里有很多设备需要他维护,另一方面天文观测是个长期过程,离不开人。
每天吃住都在山上,每周下一次山,或是取快递,或是买一些补给品,有的时候好几天都没有人来,他也经常好几天不说话。周昆的隐居生活略显孤独,好在还有三只小狗陪着他。“这只最活跃的名字叫‘望远镜’,那只叫‘熊猫’。无聊的时候,我就跟它们说说话。”
监测流星体,为飞行轨道开路
每天在山上干什么呢?说到这个问题,周昆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虽然不用去报社上班了,但比以前更忙碌了。我的天文台有很多项目入驻,我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这些项目来做的。”
周昆告诉作者,飞船在太空中飞行,很有可能和流星体甚至密密麻麻的太空垃圾相撞,而知道哪里有流星体有可能给飞船造成危险,这就是艾山天文台参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
周昆在天文台的楼顶安装了三套流星自动监测系统,分别与三台电脑连接,全天不间断地对进入大气层的流星体进行监测和轨道计算。这样的数据多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密密麻麻的数据网,也就能很明显地分析出近地空间的流星体分布情况。全世界的航天机构在给飞行器设计轨道的时候,就可以规避开这些有可能出现危险的区域。
据了解,去年一年,周昆一共监测到了177条流星数据,这给飞行器轨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在周昆的天文台里安装了一台木星射电望远镜,作为中国唯一的观测点,实时监测木星活动。
除了监测工作,周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举办天文科普讲座了,他经常在天文台里举办夏令营、冬令营,给孩子们讲解天文知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天文望远镜,亲身感受星空的魅力。
一张照片要拍几十个小时
记者出身的周昆拍过很多新闻图片,做了天文台台长后,周昆的拍摄转向了天文摄影。
然而,新闻摄影和天文摄影完全不同,一个讲求迅速,一个则讲求慢工出细活。周昆说,天文图片的获得过程十分艰苦和漫长,前后加起来往往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拍出一张作品。
周昆在拍摄深空天体的时候,眼睛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制冷CCD。拍摄星空要求的条件也非常苛刻,透明度、宁静度、月光、光污染、风力、电压稳定度等等都是影响拍摄的因素。也许你通过望远镜看过星空,它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深空天体都距离人们非常遥远,近则几百光年,远则几千万光年。即便它们拥有绚丽的色彩,但是光线达到地球时已经非常暗淡,人们的视觉细胞根本无法感知色彩的存在,甚至于它本身的存在。那么这时候周昆就需要使用望远镜和制冷CCD的组合将其拍摄下来。然而星空实在太暗了,所以周昆必须长时间地进行曝光,往往一个天体一天拍不完拍两天,一个月拍不完拍两个月。然后就是极其复杂的图像后期处理工作,最终才会得到一张让观众惊叹的图像。
准备出书,为天文爱好者造福
自从周昆在艾山建立了天文台,这里便成了一个天文圈内很有名的地方。每年来这里进行科普活动的人数以万计,很多学校都邀请周昆过去进行讲座。艾山天文台每到有流星雨的时候都会很热闹,最多的时候一晚上竟来了1400多人。
如今,除了现场科普活动,周昆还经常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科普。周昆说:“今年一月份,有一次超级月亮,还有月全食,我们在晚上直播。中央电视台还用了我们20分钟的直播画面。那次直播在全网的互动量超过500万。”
现在的周昆除了运营天文台,又有了新的计划——出书。他现在正在整理几本书,一个是《青岛观星攻略》,一个是《新编梅西耶星表》。
“《青岛观星攻略》,我想做成一本星空旅游手册,里边收录了青岛著名景点的星空照片。而《新编梅西耶星表》,则是一个大手笔。”周昆说,梅西耶星表由110个深空天体组成,虽然网络上的资料很多,但是天体图片的分辨率却小得可怜。在进行专业观测的业余时间里,周昆计划将梅西耶星表制作成高清大图,这个科普计划于2017年年初启动,预计110个天体完全拍摄下来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一旦完成,这将成为国内首个高清梅西耶星表,这将为天文新手们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