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贷款是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去向之一,其中消费贷的增长更为显著。消费贷在一定程度上对与消费的增长具有正面意义,但是如果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等行业则一方面背离了经济转型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实体企业而言其融资额度可能受到挤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将加剧。最新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居民贷款出现下滑,特别是短期贷款下滑明显,那么影响居民贷款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未来这一现象是否能够成为趋势?
“居民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银行有增加消费贷的动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P2P爆雷等。”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日前发布报告称,货币政策宽松叠加宏观经济影响,银行增加消费贷的动力增大。居民借贷消费的理念的确在不断深入,居民短期贷款由此增加。P2P的爆雷,也使部分原本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消费信贷回到了银行体系。
该报告认为,消费贷目前存在诸多的风险和隐患。第一,消费贷并未真正促进消费,那从2016年底至2017年底,消费贷的资金没有用于日常消费,主要流向了住房市场。第二,消费贷款自贷款公司流向个人之后,由于缺乏监督和统计机制,对其流向很难加以判别。第三,在去杠杆周期中,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可能上升。存量较大的消费贷与地产牵连,将对市场形成连锁反应,影响加大。
“监管趋严是主流,消费贷难以进一步大幅增加。”报告进一步表示,银行通过消费贷的方式变相对居民增加信贷投放,此举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将会增加。并且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会间接推高房价,造成资金在金融领域的空转而不产生实际价值。并且从去年以来实体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报告认为未来对消费贷的监管将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