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综合类 > 正文

青岛造“巨轮之芯”打破垄断

2019-04-01 16:36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海西重工车间现场。

“中国智造”近年来飞速发展,除了造路建桥举世无双,造船业同样是蒸蒸日上,占据世界近半的市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有一段时间,国外就用一个小零件阻碍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小零件就是曲轴,曲轴是船用柴油机上的重要部件,被称为大型航运船的心脏。曲轴对于工艺的要求非常之高,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曾经国内所有的曲轴都靠进口。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海西重工责任有限公司曾生产出了中国造船业的第一个大型船用曲轴。经过14年的发展,目前海西重工自主生产的曲轴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旋转时的震动幅度比头发丝还要细。它不仅代表着我国船舶制造领域的又一次提升,更代表着我国在制造技术、工业水平以及材料技术等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

打造大型船自主产权“心脏”

进入海西重工车间,各类巨型的曲轴映入眼前,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制造的实力。“曲轴像是连接我们人类心脏上的大动脉一样,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传递到我们全身。”海西重工相关科研人员吴先生介绍,吴先生是海西重工的高级车工,亲手制造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用曲轴一直是他的梦想。

吴先生仍记得2007年,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下线时的轰动。“当时国内造船业是‘船等机、机等轴’,我们的曲轴一出来,引起行业震动,有船东拿着现金来等货。”吴先生回忆。

中国造船业从2002年开始腾飞,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井喷,船舶总装能力突飞猛进,但零部件配套还相对落后,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的曲轴就是“卡脖子技术”。在国外企业多年垄断下,中国造船业不仅要付出巨大的进口成本,还因全球供应短缺,放弃了许多大船建造项目。

当时国家下决心攻克难关,海西重工由于有着良好的基因和传统,成为最有条件突破的企业。“当时,全世界的船用曲轴企业都是从瓦锡兰和曼恩两家专利公司购买设计图纸,但怎么造,是各自的秘密。”吴先生介绍,当时国内都找不到一个见过曲轴生产过程的人,于是企业想到“市场换技术”的办法:从日本购买机床设备时,请来国外曲轴公司的退休老师傅来手把手指导。

“难度很高。”这是海西重工成立初期科研人员对于曲轴研发的评价,曲轴是连接发动机连杆以及其他运动部件的桥梁,它需要承受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也需要承受其他机构例如连杆在往复运动中的惯性作用,所以它对自身的材质以及结构强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大型曲轴的设计制造,更是异常艰难。

为了早日打破国外曲轴厂家的垄断,海西重工采取的是边建设、边研制、边生产的多条线并行发展的战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曲轴。由于当时大型柴油机曲轴是全新的产品,没有经验借鉴,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

轴孔之间隙细化小数点后5位

那些年,海西重工克服巨大困难,于2007年成功实现我国大型船舶曲轴制造零的突破。随后,企业工艺技术迅速成熟,产品系列持续扩展。

曲轴生产加工中,每步都需要慎重考究,尤其最初时候,按照要求轴孔之间的配合间隙极小,需要找出加热速度与孔径膨胀速率之间的关系。当时,团队上下齐协力、刻苦钻研,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反复的试验,“首秀”才取得重大突破。

在一次工作中,需要将轻则四五十吨,重则上百吨且形状不规则的曲轴,要保证安装时数字细化到小数点后5位,其难度不言而喻。对此,海西重工各部门精心协作,作好详细的加工数据记录,对加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根据产品加工进程不断调整和完善工艺,确保曲轴研制的顺利进行,尺寸全部达到并优于图纸的技术件,产品于2007年5月31日顺利发往用户。

这是国内首支从炼钢到成品在同一家公司完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曲轴,实现了曲轴的真正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几代造船人梦寐以求的原望,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曲轴市场的垄断,改变了船等机、机等轴的被动局面,为我国的造船工业和国防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厂房破土建设到成品发货,海西重工研制周期不到两年,这里的速度一直在革新。在2007年6月19日项目开工典礼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山东省等部委领导和专利公司及行业专家均给予高度评价。

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海中重工通过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每支曲轴的加工周期由最初的两个月缩想到现在的七至八天,实现批量生产。

曲轴产量也实现指数级增长:2007生产曲轴12支,2008年达37支,2009年50支,2014年达110支。当三装重工专利公司在国内选择曲轴供应商时,经过严格的筛选,首选青岛海西重工。2016年9月底,公司累计获得曲轴生产方面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件外观专利授权,7件发明专利进入实审,成长为创新型企业。

如今,海西重工已从传统造船产业成功转型,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从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大型船舶企业。

在船舶专家看来,造船业是一个高度开放、全球竞争的行业,曲轴行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打通产业链,要自力更生,并且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海西重工也正在让一条重要产业链加速形成,“国之重器”从这里驶向广袤的海洋。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薛飞

企业名片

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专业化配套生产基地,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拥有世界一的重型曲轴车床、数控曲柄专用立车等生产加工,设备50余台套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曲轴公司秉持厚德、谈信、创新、致远的核心价值观,为船舶海工、水电、核电风电化工、重型机器等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锻件产品及成品加工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山东省龙头骨干企业。

■新闻延伸

海洋工程成为西海岸新区名片

青岛西海岸聚集了10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工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短短几个月,全球最大新型矿砂船40万吨级的“天津号”,国内起重量最大达3600吨、起升高度最高达110米的“大桥海鸥”起重船从海西湾驶出;被誉为石油行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中庞大而复杂的人造装备之一、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67”启运巴西;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液化天然气核心装备——俄罗斯亚马尔LNG建造项目的三个核心工艺模块运往北极;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海洋渔场1号”和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交付使用……

如今的青岛海西湾,初步形成了以造船为龙头、船舶配套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产业集群,一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而船舶制造业的求新求变,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从这里出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