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亮沂蒙精神地标”主题活动首日,采访团一行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和临沂市规划展览馆。两个场馆,同一种底色;两个时代,同一种信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每一种事物但凡以场馆的形式定格,就意味着精神根植于大地、情怀根植于现实。这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和临沂市规划展览馆,人们能够看到一方汇聚着力量的水土、一片凝聚成精神的大地,英雄辈出一脉相承、筚路蓝缕薪尽火传。
沂蒙之所以是沂蒙,因其为善良质朴的百姓与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汇聚而成,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生动实践;还因曾经闭塞贫困的挣扎与多灾多难的民族并肩携手前行,以“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最为原始的捍卫主义和最为朴素的家国情怀,诠释保家卫国的骨气与血性。一尊尊雕像、一座座丰碑、一张张图片、一件件遗物告诉世人:我们的信仰既有情感的支撑,更有理论的支撑,还有实践的支撑。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这种支撑延续至今。今天,我们党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精神为指引,发展与进步,就是今天的沂蒙称谓。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视察临沂时,曾动情地说:“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今天,当我们从沂蒙革命纪念馆移步至临沂市规划展览馆,我们对产生于斯、长成于斯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临沂之所以是临沂,除了“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的悠久历史和英雄史诗般的革命情怀,自2002年以来,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临沂市的发展规划可谓“几任书记一张图,一张图纸干到底”。这是对沂蒙精神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实践和延续,也就是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担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蓝图一张,目标一个,接棒接力、上下同欲。这种战争年代延续至今的党群关系水乳交融,群众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髓,已成为今日临沂以敢打敢拼、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品格建设家园、谋划幸福的强音。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也是每一位临沂人以实干担当为“功成必定有我”的注解。所以,我们更愿意将这种奋进与开拓,定义为“过去照亮未来”的临沂诠释。
是的,“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共和国的底色永远激荡着红,沂蒙红是这份底色中激荡人心、感人至深的一抹。蒙山高,沂水长,以沂蒙精神守望时代信仰,为未来汇聚更为蓬勃的力量。(文/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