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拥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 锻造“青岛农品”的品牌力

2019-03-14 10:08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青岛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品牌之都”,也是农业品牌的盛产区。13个中国驰名商标、79个山东省著名商标、5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2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110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散布在广袤的田野上,形成兴农富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青岛农产品的繁兴得益于全市各级对“青岛农品”品牌力的持续锻造。在“青岛农品”的带动下,青岛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左右,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也成为全国的“优等生”。

平度大泽山葡萄种植户在为游客采摘葡萄。邢志峰摄

优特农品频出,

根源在于“水土好”

“品牌是可以溢价的。”韩玉波是平度市大泽山镇北昌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葡萄架下“栽”满了他的梦想——

韩玉波种葡萄25年,创办了山东省江北葡萄研究所,建成了一处占地50亩的葡萄育种基地,正在培育中的葡萄新品种近200个,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像韩玉波这样的“麦田的守望者”,他们笃信一个理儿——品牌的价值与力量。他们更深知,农产品“鹤立鸡群”,需要成长的“好水土”。

“好水土”除了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还需要适宜的“政策土壤”。

品牌为纲,纲举目张。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已从追求规模和产量的“产业化”阶段转向追求品质和效益的“品牌化”阶段。在这场“升级战”中,青岛抢抓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双重倒逼而催生出来的新机遇,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不断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先后出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意见》和《青岛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高标准编制了《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打造“青岛农品”品牌整体标识形象,推出“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品牌口号,并制订《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规范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的评价与认定。

在市级政策的带动下,各涉农区市注重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农品“金字招牌”,优特农品如春芽破土。

目前,全市农产品领域拥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79个山东省著名商标;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51个,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创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22个,培育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10个。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和马家沟芹菜等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黄岛蓝莓等3个品牌被认定为全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浩丰绿行者生菜等19个品牌被评为全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大村香菇入选“2018中国好香菇”称号,绿行者生菜荣获“2018中国品牌节金谱奖”。

以胶州为例,实施的“红黄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有力推动了大白菜、马铃薯和辣椒三大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品牌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已超过40%。

“在企业,经营者不得不考虑品牌战略;在一个地区,品牌战略则应是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考虑的事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由翠玉介绍,“政府部门抓农业,关键应该抓什么?除了制定政策、规划引导、执法监管外,也要抓品牌建设,也就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青岛发起乡村振兴攻势,‘青岛农品’必须走出一条基础牢、牌子响、特色强、质量好的产业振兴之路。”

西海岸新区蓝莓种植基地。陆波摄

农品生产标准化,

安全优质“产出来”

中国人吃的每两个汉堡里,就有一个用的“绿行者”生菜。

“绿行者”是浩丰(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牌菜”。“一棵生菜,从形状、重量、种植间距到成熟度,都有精准数据。”该公司董事长马铁民说,“正因为这种‘严格’的种植标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绿行者’被端上了参赛运动员的餐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行,我们的移风店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也成为专供蔬菜基地……”

这种“苛刻”的标准化生产“擦亮”了农产品的金招牌。

“有‘牌’必得先有‘品’。”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史跃林介绍,品牌是从消费端倒逼生产端的一条主线,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青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目前,青岛已是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市,并高标准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创建验收。

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的过程中,市农业主管部门按照“管住源头、标本兼治、全程控制”的思路,坚持产管结合,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到“销”的全程质量控制:产前环节重点抓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全市3800多家农药经营店得到规范提升,建起统一的农药监管平台;产中环节重点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制定173项农业地方标准,“三品一标”基地、农业园区等全部建立生产记录,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比例达到73%;产后环节重点抓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健全市、区(市)、镇(街)、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市建成76个镇级检测室、300个村(合作社)检测室,每年完成40多万批次检测任务,重点农产品检测实现全覆盖。

“认证监管就像是给农产品的质量戴上了‘紧箍’,虽然有压力,但是,也成为督促我们不断提高‘品牌纯度’的一把戒尺。”青岛杰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青岛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065个。同时,坚持产出来、管出来、检出来、打出来、创出来“五位一体”,对农产品品牌和“三品一标”产品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对于农产品检测超标企业一律“摘牌”。

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是青岛从源头严把农产品品牌质量关的重要“标杆”。目前,全市有现代农业园区800多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园、标准园202个,全市“三品一标”产品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73.2%,成为孵化农业品牌的主要载体。2018年,在国家、省和市三级多次抽检中,青岛地产农产品的合格率达99%。

“农产品的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品牌农产品诚信体系,这些举措为品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翠玉说。

农品要有“拳头力量”,

政企打出“组合拳”

平度市蓼兰镇是小麦良种之乡、花生产业基地。这个农业重镇化“掌”为“拳”,集合青丰种业、何家店花生电商产业园等多个“特长”打造成“农创体”这一创新样本,并叫响全国。

莱西“山后韭菜”的品牌之路也是越走越宽。这里已是包括9个村庄2000余亩土地的一个生态休闲农业园,带动周边发展果蔬种植面积10000余亩,成为国家和省市的现代农业、休闲农庄、农业旅游、畜牧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创业创新等示范基地。

崂山茶、佳沃蓝莓等农品的品牌价值已是“初露锋芒”。去年,崂山茶以品牌价值11.2亿元荣登全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佳沃蓝莓以产值17.8亿元占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荣膺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产品。

农业与工业不一样,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而且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光靠某个企业、合作社,根本没有实力打品牌;而政府部门有人才、有资源、有公信力,就是要抓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整合各方力量,打出“组合拳”。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青岛农品就是一招“组合拳”,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体系,通过政府发挥统筹、管理的作用,让弱小的“子品牌”借助农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力量,严格按标准生产、遵照品牌运营制度,逐步具备“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品质“壮大起来”,并有能力“借船出海”。

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率先能“兑现”品牌标准的“第一力量”。

为此,青岛注重培育上述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识。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品牌建设培训,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定位、品牌创意、品牌保护的能力,引导企业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

目前,青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2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万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247家、省级124家、国家级119家)。全市有葡萄小镇、玫瑰小镇、蓝莓小镇、菇香小镇等特色小镇30个,农业节会80余个,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年收入140多亿元。

“当然,农品要产生‘拳头力量’,或者说,要产生‘看得见的价值’,离不开营销推广。”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处处长解东明说,青岛大力推动“互联网+”经营行动,探索品牌农业营销新方式,推进特色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特色农产品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文体传承等功能。

目前,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亿元。其中,即墨区开设了农副产品展销体验中心,集中展销当地300多种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平度市开设了全国首家国家地标产品展销馆,京东商城胶州特产馆正式获批,成为青岛首个县市级京东特产馆。

农业品牌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期。在农业品牌发展的道路上,“青岛农品”草木蔓长,春山可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