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好看接地气 青岛原创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三都晋京演出

2019-03-08 10:4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魏

3月6日、7日,“马向阳”带领大槐树村的乡亲们再进京城,为更多热情的目光、畅快的掌声、欢笑声所环绕。两年间,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已是第三次晋京演出,细节的再三打磨,让这部民族喜歌剧洋溢着更加浓郁的地方特色,散发出更加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和时代气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启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从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中精选出的7台重点扶持剧目集中亮相。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马向阳下乡记》,与中央歌剧院的歌剧《命运》、山东歌舞剧院的歌剧《沂蒙山》等同台竞演,于全国两会期间展示中国民族歌剧复兴的成果。该剧总导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团长黄定山表示:“‘马向阳’的创作所关注的扶贫主题,它的高度综合的民族歌剧形态的表现方式,恰恰是对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所强调的“四个坚持”的积极响应。因此,此次晋京演出意义更加重大。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才有生命力

“从事文艺工作43年了,还是头一回遇到一个青岛原创剧目在两年间三次晋京演出。”青岛演艺集团董事长黄港在3月6日的演出结束后心绪难平:“没想到,这部剧的影响力还真不小,虽然已经是第三次在北京演出,观众的观剧热情依然有增无减。”

首场演出结束后,前排的观众李英主动评戏。作为居住在北京的山东人,这部戏引发了她的乡愁,曾经的下乡经历,也让她对大槐树村的村民们倍觉熟悉,而其中用美声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形式来表现的丰富的人物性格,也让她和老伴儿耳目一新。“真没想到,主旋律民族歌剧也能如此好看、如此接地气。”

主旋律民族歌剧如何才能好看?这正是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初创时,主创们所面临的难题。2017年10月,青岛市文化扶贫巡演启动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处扶贫示范点举行,《马向阳下乡记》在露天广场开始了第一场扶贫演出。四个串场的搬弄是非的大嫂,送人一只鞋拉选票的二叔,“钱啊钱,和谁都有缘”的诙谐唱词……不仅让不懂歌剧的观众听懂了,而且“意会”了。

总导演黄定山说:“那些当地的老百姓看着戏,就会哈哈大笑,说我们村长就是这样,或者说剧里的一个角色就跟他们村的那个某某一样,连神态都一样。”2018年,“马向阳”陆续进行了11场下乡扶贫演出,透过现场拍摄的照片,黄定山说,有一瞬间他竟然分不清哪些是演员角色,哪些是老百姓在看。“这个是我在创作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我想就是在这个时候,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被打消了,发生了融合,这种交融我觉得就是对艺术工作者的一个最高褒奖。”

“对于观看歌剧的老百姓来说,在他们看到舞台所提供给他们的熟悉的生活的时候,他们也从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方向,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关于富裕、关于幸福生活的梦想,就那样在舞台上实现了,舞台让他们看到自己,也从自身印证了舞台。”黄定山觉得这样的艺术创作才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扶贫’这一重大的国策题材创作中,《马向阳下乡记》走出了一条让老百姓喜欢的道路。”

以现实题材喜歌剧样貌蹚出民族歌剧复兴新路

3月6日晚,中央歌剧院副院长、著名歌唱家幺红专程来观看《马向阳下乡记》,她谈到了习总书记日前对文化艺术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那就是现实题材的创作。“我们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这次文旅部组织的关于现实题材的调演,正当其时。”她坦言,现实题材不好写,民族歌剧的创作更是难上加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向阳”的创作让这位业内人士豁然开朗。

“‘马向阳’是一个大歌剧的配置。音乐与歌词结合得非常自然流畅,剧情也十分扣人心弦,这是一部大戏。里面人物的设置生动鲜活,具有山东地方特色。所以我们说民族歌剧的创作,不仅仅只是用点民族乐器和戏曲唱腔,最重要的是体现色彩浓郁的一方文化特色、风土人情,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山东人朴实诙谐的文化气息,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代表。”“地方有人才”,幺红说,“这部戏真的很棒,中央歌剧院也在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3月7日晚,黄港向记者们透露了一个明确信息:《马向阳下乡记》将于5月赴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竞逐第十六届文华大奖。“青岛第一次创作这样大规模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不仅创排出来了,还收到了各种好评。作为编剧,我非常自豪。”编剧代路对“马向阳”冲击文华大奖信心满满。据他介绍,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有了新评奖规则,每个省份只选送一部作品参评,“《马向阳下乡记》能够入选已经是一个胜利。”

这部在3月7日的研讨会上被专家誉为“民族歌剧传承创新的范本”的喜歌剧,被黄定山看作是对盛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歌剧《小二黑结婚》的一次致敬。他说,《马向阳下乡记》在传承民族歌剧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以现代观众的审美心态进行创作,并用强大的高科技做舞台支撑,最终把‘沾着泥土芬芳的作品’呈现给百姓。“沿着这条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创作精品的道路前行,《马向阳下乡记》蹚出了一条民族歌剧复兴的新路。”

在黄港看来,民族歌剧的创作,还带来了青岛演艺集团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创新。他告诉记者,市歌舞剧院重新组合后,吕剧团、曲艺团、民乐团、交响乐团都并入了歌舞剧院,可他们的发展却是不均匀、不平衡的,新剧目的创新与艺术形态的推陈出新让大家一下子融合在了一起,彼此发挥优势,取长补短。

正像歌剧“马向阳”中老祖奶对马向阳说的那句话:“你只要掏出一颗真心给他们,乡亲们知道这秤砣该往哪搁。”歌剧“马向阳”的一颗书写时代、讴歌人民的真心,观众们看得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