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青岛1月9日讯 黄瓦红墙,绿树掩映。大学路7号,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优秀建筑群落,在经历了原“万字会”、原青岛市图书馆、原青岛市博物馆的驻址变化后,2006年变更为青岛美术馆至今已有13个年头。在青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美术馆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潮流下,青岛市美术馆对城市品格塑造会起到哪些作用?美术馆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怎样的责任与挑战?近日,青岛市美术馆馆长郝麒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专访。
美术馆塑造城市品格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
“美术馆不管是对一个城市还是对一个国家,它所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软实力标志性的机构。”郝馆长说,“如果法国没有卢浮宫,英国没有大英博物馆,美国没有大都会,就是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这些场馆不仅承载着一个国家、城市的文化水准,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精神品质的水准。我认为不管是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都是体现一座城市的品味和公共教育水准的机构。这些场馆所附带文化价值对艺术修养,艺术教育以及对人的品质的提升都有绝对的作用。一个发达的城市,一个经济发展良好、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这些机构都是缺一不可的。”
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是青岛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面是黄瓦红墙,一面是名人故居,青岛美术馆正是坐落在老城区这样一个有着古树参天的老文物建筑里面,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青岛美术馆有了区别于国内其他公办美术馆的历史文化底蕴。郝麒说,青岛是一座人文与自然,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因为青岛本身的殖民地历史,整个城市都在一种特有的历史和艺术氛围中,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从很早就出现在青岛。借此,每年我们都会做很多国际化的展览,比如上合峰会期间的故宫精品文物展,再比如刚刚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版画邀请展。每次展览提名的时候各国艺术家都很踊跃,可以说青岛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家来讲都是一片很令人向往的土地,大家都很愿意来青岛写写生或是搞创作。
青岛是艺术家的摇篮希望更多艺术人才留在本地
从花鸟画家中的佼佼者到青岛美术馆馆长,几十年来郝麒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策展经验,并取得了不凡的工作成绩,对他来说,现在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做好一座美术馆,而是如何在一座美术馆的基础上做的更好。谈起青岛艺术发展现状与北上广等艺术发展更为发达的城市之间的差距,郝麒表示,青岛是个盛产艺术家的胜地,青岛从建市以来就不缺乏艺术人才,不论从美术、音乐、舞蹈、影视,青岛都有大量的艺术人才涌现,但是如何将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留在本地成了郝馆长最忧心的话题。郝麒认为,青岛在不断地建设和发展中会越来越有吸引力,特别是在艺术机构硬件建设方面与北上广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随着艺术人才教育,人才储备,资金投入和场馆建设的不断完善,相信青岛会留住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也会有更多新的美术馆拔地而起。郝麒表示,非常期待将来青岛会有更专业,更能代表城市形象的美术馆呈现出来,给市民提供更好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教育。特别是孩子,也会有更好的接受艺术熏陶的场所。
科技取代不了现场感未来美术工作会更加深入
去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是当下大家普遍热议的话题,郝馆长认为,从青岛放眼全国乃至国际,科技在艺术作品展现方面的技术应用还都不是很成熟。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作品背景信息呈现、传达艺术家艺术思想方面有应用的必要性,但仍旧取代不了视觉艺术的审美现场感。无论哪个画种,只有来到现场近距离欣赏才会看到艺术家一些激情的笔触,雕塑、装置也是如此,只有来到现场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焕发出来的感染力。“就像电商和实体商店,艺术品比这个更复杂,必须要有现场感,在新技术方面存有争议。”
谈及2019年青岛美术馆的工作规划,郝麒表示,2019年青岛美术馆将继续利用好现有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社会对接工作。计划将美术推广,公共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广泛一些,将更具学术性的展览带给广大市民。(记者:张雁瑾 摄影:赵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