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新华社点赞城阳:执政为民 浓墨重彩描绘全民健身大手笔

2018-12-27 15:2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青岛11月26日电题:执政为民,浓墨重彩描绘全民健身大手笔

生活在青岛城阳的体育爱好者,是有福的。

这幸福分明写在70岁老汉李连珮的脸上,洋溢在他的话语中。他健身忘忧,浑然不知老之将至。每天早上只要天好,他必打两个小时的篮球。天热时,他会穿一件背心,甚至赤膊,露出前胸后背隆起的肌肉。

“就和到点上班一样,我每天都打篮球。别看我年纪大,中距离投篮没比得上我的,基本无敌吧。他们都叫我李老爷子。”他说。

李连珮原是胜利油田的普通职工,一直喜欢体育运动,“过去不止打篮球,也打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也踢”。2002年退休后,他在青岛别的地方住了十多年,苦于找不到像样的健身场所,只好骑车围着崂山转圈,一圈一百多公里。有一次他骑车路过城阳,意外发现一片体育乐土。“没想到这里竟然会有这么多球场”,于是他就经常骑车过来打球。每次骑行来回四个多小时,有些费时,三年前他干脆买房搬过来住了。

“别的地方给我再大的房子我也不去,就住城阳。这里环境好,绿化好,球场也多。人活着,健康最重要。”他说。

李连珮一直去城阳百姓乐园体育公园打球。这里是城阳的黄金地段,被当地人称作“核心地区的核心”,原来规划要搞商业开发,后来城阳区有关领导力排众议,坚持拿出59亩地为老百姓修一个综合运动场所,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门球场,一条300米塑胶跑道,跑道旁边是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另外还有地上和地下停车场。所有设施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2008年12月,百姓乐园运动场工程开工,2010年9月投入使用,城阳区为此投资1.72亿元人民币。

blob.png

blob.png

百姓乐园体育公园,曙色微熹,已有不少人健身——新华社记者马邦杰摄

2018年,总面积只有378平方公里的城阳区,共有37处像百姓乐园这样的综合性运动公园,口袋公园72处,登山路径400公里,健身步道100公里,成功打造出了“8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足球圈”——任何一个居民出门步行最多8分钟肯定能找到免费的正规健身场所,步行15分钟肯定能找到一个足球场。

仅仅在城阳区实验小学内,就有四块足球场地。他们原先建有一块标准足球场,犹嫌不足,后来又修了三块笼式球场。学校每个班都有男、女足球队,每学期举办的班级联赛,每次都有90多支队伍参加,校园足球搞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2018年,城阳区下发《城阳区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意在建立完善足球运动发展长效机制,从娃娃抓起,延伸校园足球普及范围,计划到2020年,特色学校比率居全国领先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优良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努力打造足球改革发展标杆区。

城阳不仅足球场地多,篮球场也多得让李连珮和球友们挑花了眼。“出门骑车无论哪个方向,没几分钟就有篮球场。”李连珮说,“但我一直来百姓乐园,这里高手多。”

blob.png

一名男子在百姓乐园篮球场打球——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据核算,如果城阳区把百姓乐园这样的体育场用地拿来搞商业开发,至少可以赚到80亿人民币。他们非但没要这笔钱,反而累计投入9亿多元修建了这些对百姓免费开放的体育场。

他们收获的是当地群众的健康自信、幸福感和自豪感。

“城阳区政府这事办得很聪明。你在体育设施这里多花钱,在医疗方面就少花钱,另外社会治安也好,太划算了。”李连珮说。

李连珮的球友李勇是城阳篮球协会副会长,也是被城阳的球场吸引过来的“移民”。

“来城阳前,打球都要翻墙去一个学校里打,战战兢兢打一会,看见学校看门的老头走过来,我们再翻墙逃窜,非常狼狈。”他说,“后来有一次开车路过城阳,发现这里到处都有球场。后来我就来这里买房了,公司办公室也搬过来了。”

城阳篮球协会秘书长李勇,为了方便打球而“移民”城阳——李勇提供

36岁的李勇在城阳买了两套房子。其实,他“购买”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周边大量方便的健身设施。他说:“这里是体育爱好者的天堂。”

据城阳区有关部门统计,全区有篮球协会等注册体育协会41个,注册健身俱乐部500余家,健身社团1200多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6%。

路跑是城阳最火的运动项目之一。城阳马拉松协会下属有7个跑团,秘书长王产芳在一家外企工作,如无意外,每天早上都会跑步,风雨无阻。

“城阳运动场比较多,跑步很方便,我感觉特别自豪。”王产芳说,“有时我从家出来跑个半马,21公里,要经过7个大运动公园,还有很多小公园。我经常把这些运动场地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获得大量点赞。我也经常到外地跑马拉松,没发现有我们这么多运动场地的。我们的一些外国生意合作伙伴得知我们这里场地好,会过来休假健身,也有趁出差来跑步的。有的赤脚跑,说我们这里场地好,赤脚跑舒服。”

十多年前,王产芳要想舒舒服服地跑步,只能开车去世纪公园(后改为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这原是座森林公园,里面建有塑胶跑道。近些年,城阳又修建了400公里登山路径,党的十八大之后,大量体育公园陆续建成。从2017年统计数据看,城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5.7平方米,是国家2025年人均目标(2平方米)的近3倍。

blob.png

青岛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一角——新华社记者马邦杰摄

2017年,一位国家体育总局官员来城阳考察,不信这里有这么多体育公园,乘车一家接一家看过去,越看越信服,最后唯有赞叹。

城阳区踵事增华,以打造群众体育名城为目标,将继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设施管理,制定更好的措施引导群众健身,把“八分钟健身圈”升级为“六分钟健身圈”,让居民健身更加方便。

城阳区委书记王波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体育作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突破点、衡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标尺,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我们区委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全民健身放在重要的位置。”

王波说,全民健身在城阳享有“三优先待遇”——城市规划优先考虑健身场所布局,土地规划优先满足健身场地建设,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健身场地投入。

城阳区连续几任决策者的胆略魄力、远见卓识,是城阳全民体育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此,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徐立华深有感触。自城阳建区至今,他一直在这里从事基层体育工作。他说:“这些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区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城阳区原是城乡结合部,有待开发的土地多,有后发优势。我们区有先见之明,决定要用先进理念打造宜居城阳,大量修建全民健身场地。如果我们现在不建,将来城阳会像其他城市一样,没地方修体育场地。现在我们修好了,将来要拆,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城阳区对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理解到家了。我们建场地让出了80亿元的土地钱,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从长远来看,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看,这些体育场的作用不可限量。”徐立华说。

blob.png

徐立华(中)堪称城阳体育教父——新华社记者吴书光摄

城阳大大小小体育场地星罗棋布,却没有一个主中心体育场,以至于每次开全区运动会都只好借用别的地方的大场地。城阳区政府仔细核算过,带有看台主席台的大体育场对普通百姓而言,使用价值不高,不如把土地和资金省下来修建体育公园更实用。

也曾有人担心,城阳修建了太多的体育健身设施,供大于求。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多余。据统计,这里37个体育公园,每个日均接待健身人次都在5000左右。

“现在,有健身需求的人很多,只要你修建了体育场,就有人来健身。”徐立华说,“经济发展了,健身已经成为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全民健身最重要的是场地,如果没有场地,一切都是空谈。”

他说,大众体育搞好了,竞技体育人才自然就会涌现。竞技体育又会引导大众体育,形成良性循环。在去年天津全运会上,来自城阳的选手夺得6金4银。在今年雅加达亚运会上,城阳选手为中国军团夺得2金1银。

“将来,我们还要培养出更多高水平运动员。”徐立华这话说得底气十足。

一个菜农的感慨:没敢奢望能有今天

城阳菜农张式娣48岁那年失业了。从那时起,她不再挑水灌园、刨地除草,体育健身变成了她的主业。

blob.png

张式娣(前排穿黑衣者)带领市民健身

张式娣1946年出生,初中还没毕业就下地干活了。回想以前的日子,她不禁唏嘘:“那时一斤花生油一家人吃三个月,平均每天才吃多点啊。村里没有胖子,胖是有福。我常年要在地里干活,一直保持一个动作用力,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当时不敢想会有今天,那时太累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994年,张式娣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青岛市设立城阳区,对当地农村进行城镇化改造。张式娣家里的房子拆迁,原地建起了居民楼。政府补偿给她家四套房子,她一套房子自己留着住,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套,另外一套出租。

房子多了,菜地没了。

“这里曾经就是我家的菜地。”坐在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的大楼里,她指着脚下对记者说。

没了菜地,也就意味着张式娣失去了工作,不过她丈夫和儿子打工赚的钱足够养家。衣食无忧,无所事事之余,她迷上了体育健身。

“当时我每天早晨到城阳区广场自己练习。看到我每天独自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有人好奇围观、指指点点,也有人说我是神经病。很快,有一些人开始模仿我打拳,请我教他们。渐渐地,跟着我练拳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了第一支太极拳的队伍。这些人一直跟着我走到了现在。”

张式娣清楚地记得,1996年时,她花了500元购置了第一个大件“健身器材”——一台单卡录音机,用来早上带领大家健身时播放音乐。录音机一早上就能用光六块电池,大家轮流承担电池费用。

后来,单卡录音机变成了双卡和插卡机,再后来,健身音响设备由区老年体协配发。张式娣他们不用自掏腰包购买了。

blob.png

张式娣在(左)在练习太极拳

当年,城阳没有像样的健身场所。张式娣只能带着大家在土场上练习,每逢下雨,必然满地泥泞,他们只能等场地干了之后再练。

现在,他们再也不用为健身场地犯愁,也不会发生与年轻人争抢场地的闹剧。“听说有些地方老人和孩子争抢健身场地,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事情在我们这里从来没发生过。”徐立华说。

城阳区一些老居民区确实没有多余土地修建体育场。为了满足居民健身需求,当地政府另辟蹊径,把附近学校运动场“物理隔离”出来,错峰安排,供学校和社区在不同时间段使用。

田村运动场就是这一创意的杰作。它原是田村小学的内部运动场,配有两百米的跑道,只供学生使用。放学后,场地闲置,周围居民想健身也不得入内,只能隔墙望而兴叹。

blob.png

田村运动场,在社区和学校之间——新华社记者马邦杰摄

七年前,城阳街道办事处开始改造田村运动场,建成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设置两道门,一道门通学校,一道门通社区。学校上课期间,即早上7点半至下午5点,通社区的门关闭,通学校的门开放,运动场成为学校的一部分。早上5点至7点,下午5点至晚上10点,以及周末节假日期间,通学校的门关闭,通社区的门开放,运动场对外免费开放。

田村运动场改造总投资1900万元。城阳街道办事处每年投入6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动场进行管理,全面承担设施维护、人员经费、保洁、安全等职责,切实解决了学校运动场地开放给校方带来的后顾之忧。

blob.png

blob.png

田村运动场的两道门,一通往社区,一通往学校——新华社记者马邦杰摄

物理隔离,错峰开放,政府负责。三招妙手使出,别的地方学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难的问题,在城阳迎刃而解。

像田村这样的社区与学校共享共建的体育场,城阳区共有12块。场地紧挨社区,为张式娣等老龄居民健身提供了便利。

73岁的张式娣是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城阳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1人,远高于国家2030年每万人拥有23人的目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张式娣等基层群众健身由意识觉醒到有序开展,是城阳经济发展与合理施政的写照。

1994年,城阳建区元年,地方年财政收入为74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00余元。2017年,城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1400余元,分别是23年前的140多倍和30多倍。

城阳区区长李红兵透露:“城阳民生投入占区财力安排始终保持在七成以上。执政为民,为民谋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百姓生活富足,健身意识觉醒,政府顺势而为,贴心服务,悉心引导,水到渠成,在中国全民健身体育版图上汇聚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7年8月,城阳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区委书记王波还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会上发言,介绍城阳群众体育理念和经验。

blob.png

市民在城阳某运动公园内散步——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今年9月末,2018年全国群众体育现场推进会在城阳召开。推进会观摩现场,城阳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让全国各地代表倍感震撼,感慨系之。

“青岛市城阳区土地资源宝贵,但是将这么多地拿出来搞群众体育,而不是招商引资,这说明城阳区委、区政府将群众体育放在了很高的位置。”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利说。

我们需要一副乒乓球台

六年前,城阳夏庄街道社区中心召开市民议事活动,有位居民在会上直言不讳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们喜欢打乒乓球,请在公共体育设施里安排一张乒乓球台。

夏庄后来建成令人艳羡的体育设施。室外部分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一条,标准足球场一个,笼式篮球场两个,总投资2000万元;室内部分有综合性健身房,6片羽毛球场地,20张台球桌,1片网球场,以及16张乒乓球台,总投资6000万元。

记者近日到夏庄采访,发现下午刚过4点,室外场地人影稀疏,室内16张乒乓球台前都有人在挥拍奋战,大汗淋漓。市民议事制度,让老百姓打乒乓球的要求得以实现。

blob.png

夏庄市民在打乒乓球——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城阳区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市民议事制度是个民情上达的通畅渠道,老百姓有要求可以直接提出来。他们希望能有乒乓球台打球,这样的合理健身需求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满足。

夏庄自2012年开始设立市民议事厅,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打造“民本社区”,以民为本,倾听民声,服务到位。

随后,城阳区正式在全区推行社区全民议事制度。制度规定,全区6个街道下属的195个农村社区,全年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每个社区开展市民议事活动不少于三轮,保证社区每户人家至少有一名成员能参与其中。

有些社区以楼座为单位,让居民面对面提出各种问题。社区有一整套民情公开体系,既有传统的公开栏,又有现代化的监管平台,甚至在楼道里也安装了用来公开信息的显示屏。

各个社区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比如有居民看到一处楼道里有垃圾,随手拍了图片上传到微信群,社区相关负责人会立即做出回应。

城阳区认为,这种机制倒逼出了社区干部工作作风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方式的创新。

“如果有人发现我们体育场地有问题,手机拍照发到我们相关的微信群里。我们就需要立刻去解决问题。”徐立华说。

2017年,全区开展市民议事活动650场,实现社区居民广泛议事协商,成为推进“阳光城阳”建设的重要具体行动之一。

blob.png

blob.png

白沙河运动公园内的健身器材,以及健身老人——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城阳大力推进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和阳光生活的建设。体育是建设“阳光生活”的重要手段。

一位城阳区政府官员说,我们城阳更加强调人与人在公共场合的交流。我们建造了一些公共体育设施,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场所,促进大众心理健康,邻里和谐。那些没有公共交流场所的地方,大家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往往邻里间不熟悉,不够和谐。

为了进一步推动居民阳光心理的建设,城阳区政府将大力扶持体育社团。城阳区现在有41个正式注册的体育协会,不仅能免费使用当地体育设施,还将直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徐立华介绍说:“我们民政局会给各个体育协会评级,政府根据级别予以不同数量的资金支持。比如五星级协会,每年可获得五万元,四星级四万元。这个年前就有希望实施了。”

他透露,政府人员基本都从这些体育协会的领导岗位上退出,会长是社会人士。“他们多数都是精明的商人,工作很上心,责任感很强,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协会花的都是他们会长和会员自己的钱,个个都精打细算,力争发挥最大效益。”徐立华说。

“对于越来越多的体育社团,我们政府官员一定要摆正心态,那就是为这些协会提供服务。”他说。

近年来,城阳区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多条登山路径,总里程达400公里,随后又建成大量体育公园。其中,毛公山登山路径最为出名,它的起点设在青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是青岛市第一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今年6月28日揭牌。

blob.png

秋色绚丽,健身者行走在毛公山登山路径上——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青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室内,设有新时代文明大讲堂,室外则设有诸多体育健身设施,经常组织一些全民健身的休闲娱乐活动。比如,青峰社区曾经承办全国休闲登山大会,今年端午节举办了旱地龙舟比赛等,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实践站沿着登山路径拾级而上,山并不高,不久即可登至毛公山顶。回首俯瞰,美丽城阳像轴画卷,迤逦展开,一个个体育公园犹如绿宝石,点缀其间。城阳在中国体育版图上浓墨重彩描绘出了全民健身的大手笔。

(执笔记者:马邦杰 参与记者:周杰、赵新兵、张旭东、吴书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