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人竟然宣称“中国农历由西方人制订”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
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然而,网络上却有人宣称,“中国农历由西方人制订”“中国农历的奠基人是西方传教士”“当代农历是‘山寨’西欧”,还将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参与修订历法作为依据,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其实,这种认识表面言之凿凿,实则一孔之见。可以肯定地说,农历绝对是“中国智造”,毋庸置疑!至于网传观点的荒谬之处,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一、参与≠奠基中国农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中国农历指的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我国有文献记载的历法至少可以上溯至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600—1046),当时就已经确定了阴阳合历的基本规则,设置二十四节气、闰月等。这些规则在后世的历法修订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见所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历。可见,“中国农历是由西方人制订的”“中国农历的奠基人是西方传教士”这样的说法不成立。
至于网络传言中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是在明末清初才来到中国。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使用了三千多年的农历,修订的历法也有了一百多部,如周代《周历》、汉代《太初历》《三统历》,隋唐《太衍历》《皇极历》,元代《授时历》《大统历》等。
那么,汤若望等人与农历到底有何渊源?真实的历史是:明末,随着《大统历》颁行已久,在天象预报上已经出现误差,历法修订被提上日程。受当时礼部尚书徐光启的推荐,庞迪我、熊三拔等西方传教士参与到历法修订工作中,这就是《崇祯新历》。之后因战乱,历法修订中断。清初,汤若望等传教士在清廷的支持下,对《崇祯新历》进行删减完善,就有了《时宪历》。可见,《时宪历》是在传统农历基础上进行完善修订,汤若望等传教士是“参与者”而非“奠基人”。
二、借鉴≠山寨当代农历绝不是西方舶来品
有人说,当代农历是在《时宪历》的基础上完善而来,《时宪历》又融入了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现代天文学知识,因此,当代农历是西方舶来品,是“山寨西方”。这样的推理显然过于简单。
实际上,《时宪历》延续了中国传统历法阴阳合历的基本规则。所谓“阴阳合历”是综合考虑地球、月亮、太阳的运转周期来制订历法。如,以一次月亮圆缺来定“月”,设“闰月”来确保全年天数和太阳运转周期一致。又以“二十四节气”来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等。
而欧洲通行的《格列高利历》则是采用纯正“太阳历”,即以太阳公转周期来定“年”,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定“月”。西欧的历法只能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而不能反映月亮的运行周期,这与中国传统历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可见,《时宪历》就是中国传统历法,“山寨西方”一说,无从谈起。
三、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农历的发展历程是文化融会贯通的过程,是中华文明巨大包容性的体现。在中国农历数千年的修订史上,有几次重大修订与外来文化直接相关。
其一,隋唐修订《大衍历》借鉴了印度天文历法知识。
其二,元修订《授时历》借鉴了伊斯兰、阿拉伯等天文历法知识。
其三,明修订《大统历》借鉴了西域天文历法知识;明末修订《崇祯新历》借鉴了西欧天文历法知识。
正是不断借鉴先进的科技手段、天文学知识,中国农历的精准度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也让历法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枚闪亮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