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正告别“一煤独大”。
这个时节,说到旅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是东北看雪、海南避寒。
其实,去山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从最北边的大同,到最南边的运城,时下温差可达十几摄氏度。不怕冷的,往北走,那是长城雄关、滔滔大河、飞雪塞北……怕冷的,往南走,那里有尧都平阳、晋国起源、盛唐奇迹……
日前,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山西新闻网承办的“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媒体采风活动举行,包括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内的全国80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齐聚山西,兵分三路走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精品线路,感受大美山西的历史与文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山西省告别“一煤独大”、实现经济突围转型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山西省出台实施《旅游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将旅游业作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在全国省级地方性法规中尚属首创。
唯一一座位于北方(山西省永济市)的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高73.9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四大名楼之中也唯有鹳雀楼在黄河流域,所以说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谋求把文化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
近年来的山西,在煤炭风光过后,当地官方决心彻底摆脱煤炭依赖,谋求把文化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
《山西省旅游条例》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全域旅游、特色旅游、文化旅游”等创新内容。
然而,即便是地方立法为旅游产业保驾护航,发展有了机遇,但也面临挑战。其中,最大症结就在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以及部分景区的“最后一公里”等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当地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种旅游推介活动。
此次推介的三大旅游精品线路,也是对相对成熟的旅游产品一次有效整合。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参与的黄河线为例,这条线路整合了山西中南部晋中、临汾、运城等10多个景区,包括洪洞大槐树、黄河壶口瀑布、鹳雀楼、普救寺、黄河大铁牛、关帝庙、晋国博物馆、尧庙、华门、平遥古城等。从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到壶口瀑布令人心潮澎湃的冰挂美景,从亲手触摸唐王朝镇河之宝黄河大铁牛,到探寻晋文化起源,无不让人感叹华夏文明之博大精深。
山西临汾尧庙里的“天下第一井”——尧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上的王之涣雕塑。
蒲州渡大铁牛展现盛唐造桥奇迹
一条黄河在流经晋陕大峡谷和黄土高原后,孕育了无数美景和厚重文化。
广为人知的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黄河在此由宽300米收窄为50米,飞流直下,骇浪翻滚,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传数十里。冬季,气温骤降,壶口瀑布两岸岩石和护栏上出现美丽的冰挂景象。“千里黄河一壶收,壶口瀑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表达。”
如果说壶口瀑布只能远观,那么永济市蒲津渡遗址的黄河大铁牛,就是黄河景观中可以触摸到的存在。永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会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有渡口多处,其中蒲州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交通要冲,也是春秋时期黄河大型浮桥——蒲津桥所在地。
唐代开元年间,永济发展成为当时全国第六大城市,蒲津桥破败不堪、难承车马重负的窘况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交通需求。为保证秦晋要道畅通和长安食盐供应,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下令倾全国之力“新作蒲津桥”,动用当年全国产铁量的80%,铸造八尊铁牛,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既是稳固蒲津浮桥的地锚,又是镇河的天神。
一千多年来,黄河几经改道,曾经见证过大唐盛世气象的黄河大铁牛,也被深埋于黄沙之中。直到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才全部出土,重见天日。如今,四只铁牛静卧在黄河蒲津渡遗址上,身姿矫健,威风凛凛。
气温骤降,黄河壶口瀑布现冰挂奇观。
蒲州渡黄河大铁牛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既是稳固蒲津浮桥的地锚,又是镇河的天神。唐玄宗下令倾全国之力“新作蒲津桥”,动用当年全国产铁量的80%。
蒲州渡黄河大铁牛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既是稳固蒲津浮桥的地锚,又是镇河的天神。唐玄宗下令倾全国之力“新作蒲津桥”,动用当年全国产铁量的80%。
诸侯车马坑秦始皇陵还早600年
黄河流域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故乡。
公元前4700年,尧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划分九州,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体,尧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贡献被华夏儿女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现位于临汾市区的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5000年文明史的国祖庙,占地面积53336平方米,有殿宇100余间,始建于晋,历代修建,规模渐增。
山西简称“晋”又因何而来?古老的晋文化从哪里起源?这些都可以在临汾市曲沃县“曲村——天马遗址”晋国博物馆找到答案。
晋国博物馆建立在九组十九座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遗址之上,包括从第一代晋侯燮父到晋文侯共九代,已发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晋国第七代国君晋献侯陪祀车马坑,其建造时间比秦始皇陵车马坑还早600年。这座车马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至15米,出土战车48辆、战马105匹。
与通常所见的陶俑、陶马不同,晋献侯车马坑均为真车、真马,且车马之间用横梁隔开,东部为马、西部为车。虽然战马已成白骨,却依然保持着昂首挣扎的求生之态。
“曲村——天马遗址”晋国博物馆引人注目的是晋国第七代国君晋献侯陪祀车马坑,其建造时间比秦始皇陵车马坑还早600年。这座车马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至15米,出土战车48辆、战马105匹。
“曲村——天马遗址”出土的鸟尊,高39,长30.5厘米。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目前已成为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曲村——天马遗址”出土的猪尊。
“曲村——天马遗址”出土的兔尊。
一座“活着的”晋商文化博物馆
说到山西,“晋商”不能不提。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带着诚信戒欺的晋商精神走遍天下。平遥古城,就是一座活着的晋商文化博物馆。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夏,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古城内整体街道为“土”字形,布局遵循八卦方位,因此也有“龟城”之称,展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共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保留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其街道、店铺等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不愧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晋商称雄商界500年,当时的辉煌令人赞叹。日升昌票号首创为其筹资、融资的金融机构,票号旧址诚是晋商辉煌历史的标志和纪念性建筑物。诚信是晋商的制胜法宝,留给后世很多值得借鉴的经商策略,也留下史诗般的灿烂文化。
平遥又是一座生活在历史和现代之间的城市,走走停停,沿街院落深深的屋檐、古色古香雕饰的门框,路边的传统面食小吃,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古城兴衰。这里不仅有古院落、寺庙,更有酒吧、咖啡馆,厚重的古城墙,淳朴的晋中民风,使平遥古城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气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像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品牌效应,而黄河、长城、太行新的三大旅游板块,将是山西省今后一段时间举全省之力锻造的一张特色牌。
“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提高3%,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早日建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这是山西省正全力谱写转型升级的一篇大文章。
冬日山西平遥古城清晨的街道上,虽然气温很低,但依然有不少游客前往。
山西平遥古城的日升昌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