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综合类 > 正文

石磨背后的故事

2018-12-18 13:25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转了几千年的石磨已经难得一见。现如今,石磨又被当成了怀旧的道具,供参加乡村游的人们即兴体验。游客笨手笨脚地推动石磨,多是猎奇心理驱使的一时兴起,与往日农家离不开石磨完全是两回事。而童年和少年时的我,则恨透了石磨。70年代我们公社的驻地有了柴油机带动的小型磨面机,老百姓称作钢磨或火磨,但多数农家舍不得花每斤几分钱的加工费,仍旧使用石磨。壮劳力要干地里的农活,推磨基本就靠老人和孩子了。石磨一般安在厢房或小棚子中,空间狭窄光线也暗。推着笨重的石磨,耳膜被噪音聒噪着,口鼻被灰尘呛着,转不几圈就会头晕甚至呕吐。玉米一般磨两遍就行了;小麦得磨四遍,每遍用箩筛出细面,再将粗碴重磨,分别磨出白面、麸面和黑面,最后剩下麸皮;做豆腐的黄豆要先磨碎干豆,筛除豆皮,再加水磨成糊状。这些繁琐而重复的工序,一遍一遍真烦人。

那时的农村苦活累活很多,但我认为推磨最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俗话,除去说金钱能量之大外,也隐含着推磨非常苦累的意思。因此,小孩子宁愿到田里帮干农活也不愿意推磨。

我们村后街一家有四个半大小子,爹是村会计,堂伯是饲养员。这哥几个有时会偷两根他们爹待客的香烟贿赂堂伯,把生产队的毛驴牵回家代替他们推磨。几次得手后,哥几个又琢磨出新门道,用牛皮纸剪副眼罩蒙住驴眼,将他们爹的大账本绑在驴尾巴上。毛驴走动时,被账本不时碰一下腿,以为是人在打它,走得越发快。哥几个见驴不赶自跑,在磨盘上堆了一大堆玉米,就溜出去疯玩了。一旦疯起来,家里正磨着玉米的事也就忘了。生产队用驴时驴不见了,找到他们家才发现,拉磨的毛驴浑身大汗,玉米早磨完了,两扇磨被驴拉着还在空转,磨齿几乎磨平。结果,他们爹被生产队罚了四十工分,哥几个被爹狠揍一顿。改革开放后,这哥四个中有三人成为私企老板,生意都挺好。

今天看来石磨不过就是两片石头罢了,值不了几个钱,但它曾是普通农户的大家当。我们村有家小康户,祖上传下一盘石磨,石材耐磨,又厚又大很好用,很惹村民羡慕,连烧饼铺磨面都去他家借用。这家人好吃懒做,经常去烧饼铺买烧饼,细粮吃多了粗粮更难以下咽,天长日久就无钱付账了。老板娘说,“兄弟,咱又不是外人,没钱先记着账,不要紧。”年底的一天,老板娘终于找上门来说:“兄弟,俺也是小本买卖,赊账多了受不了啊,还是结了账吧。”账算下来,无钱可还,自然是用那盘石磨顶了包。

石磨毕竟会磨损,需要将沟槽重新凿深,于是催生了磨匠这一行当。邻村有个绰号“五刺猬”的人,有天他把走村串乡的磨匠叫到家里凿磨齿。他提着块五花肉,在磨匠面前晃了晃:“小师傅,好生干,今饷改善伙食。”磨匠心想,东家招待的饷饭大概不是包子就是饺子,所以干得格外仔细,一直干到过晌。开饭时“五刺猬”却说:“面不开,吃不成包子了。”结果,给磨匠吃的是最差的伙食。磨匠逢人就说这事,很快就在四里八乡传开了,“五刺猬”成了人人鄙视的家伙。据老辈人说,当年划阶级成分时,论家产他家达不到地主,就是因这类事做多了,后来被认定为地主。

与过去相比,现今的父母似乎对孩子倾尽了全部心血,有些人甚至专买石磨磨的面给孩子吃。我禁不住要问,石磨磨的面真像商家说的那么有营养吗,怕是造噱头宰人吧?其实无论什么年代,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我们那代人的父母日子过得苦,是为了节省几分钱的加工费,才忍痛让孩子推磨受累。古今人心差不多,表现不同是由物质条件不同所决定的。现在社会极大进步,物质丰富了,对所有父母和孩子都是大好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