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综合类 > 正文

雁门关外,风萧朔州,龙吟大同

2018-12-09 21:08 作者:林晓庆 来源:山西新闻网
分享到:

这两座千百年来被无数塞外铁骑经过的古老都城,承载着游牧文明对中原文化持续的向往和追求。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城市的历史就伴随着长城的建设延续千年;鲜卑、蒙古、鞑靼、瓦剌、契丹、女真、敕勒等游牧民族,跨越长城的征战生活之时,将自己独有的民族特征烙印在每一寸土地。

行走于都市,不经意就会和千年前大气雄浑的建筑,精美绝伦的彩塑,恢弘巨制的壁画相遇,感受天界与世俗、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思想交汇其中;生动写实的造型手法,繁缛富丽的彩绘装鉴,是中国辽金时期建筑彩塑中极具魅力的艺术典范。

曾今的“一朝帝都、两代京华、明清重镇”用饕餮美食、悦目美景、厚重人文和丰富矿藏吸引着无数访客到来。彼时金戈铁马的军事重镇如今发展成为宜室宜居、宜游宜赏的优秀旅游城市,期待着您的莅临鉴赏。

崇福寺

崇福寺,地处闹市之间的朔城区北侧,历经千年风霜洗礼,依然保存完好。是我国现存的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古建筑艺术殿堂。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建筑,布局严谨,构造壮观,肃穆庄严。崇福古寺从唐代踏步而来,兴盛于辽金。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初建,金天德二年(1150年)取名“崇福禅寺”,并沿用至今。

华严寺

大同市古称云中、平城,是北魏王朝的首都,辽、金陪都,“三代京华,两朝重镇”,这是一座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城。高大敦实的城墙,沟宽水深的护城河,宏伟的庙宇,错落有致的商铺,林立的牌楼,无不展示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皇帝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契丹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帙,于西京敕建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安放,并于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从而使大华严寺成为皇家祖庙。

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七八毁于兵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惟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恒山庙群和山、石、树、洞互相映衬,交融相错,形成十八景奇观。这些景观各有特色,有的以山水之秀而迷人;有的以传说之美而动情;有的以建筑之险而称奇;景色天成,引人入胜。是走向森林,回归大自然的绝妙去处。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

现存主要洞窟45个,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它有序的陈列着59000余尊石雕佛像,石雕面积达到18000多平方米,在这数以万计的石佛中,最大的高达17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特别是云冈石窟中雕刻的大佛堪称中国石窟造像的一绝。

石窟佛像那逼真的形态,传神的目光,飞扬的神采,舞动的身躯,无不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智慧,工匠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凝聚在这一尊尊石雕佛像上,赋予石雕作品新的生命力。有限的空间内雕凿了巨大的佛像,而留给观像者的位置十分有限,所以每位观像者都必须站在大佛的脚下,抬头仰视才能看见大佛的真面目,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佛像高大完美,自己是如此渺小,这种感受,如果不亲临石窟,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的。这正是古代艺术家的高明之处,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作品,使云冈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