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综合类 > 正文

马家畔湾:天下黄河第一湾

2018-12-09 20:44 作者:李琳 来源:山西新闻网
分享到:


天下黄河第一湾 王永平 /图

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 王永平/图

石楼县对岸陕西沿黄岸边的闯王寨

位于石楼辛关镇的太极湾

“沿黄19县(市)人文生态”系列报道——第七站:石楼县

河谷幽幽,苍山耸峙。柳林三交再往南,黄河东岸没有了滩地,山峦陡峭,崖壁如刀切般,从山顶直抵河面,道路不能通行。采访组只好返回军渡,到吴堡,绕道陕西沿黄观光路,从黄河西岸欣赏石楼风光。

到了清涧县石盘乡上坪村,这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村子往北是绥德县,隔河便是石楼的最北端,柳林的最南端,因此有“鸡鸣四县”之称。黄河边上有座母亲峰,从北侧望去,整个山峰形似一坐卧的老年妇女,神态安详,长发飘逸,当地人称作黄河老母。过去,黄河上下游的船工和老百姓,经过此地,必先祭拜,保佑航船不会被大浪打翻吞没。山峰脚下有个“闯王寨”,老百姓讲,这是李自成当年在晋陕峡谷东渡黄河,留下的一座用于屯兵的闯王寨。

过了上坪村,西岸的山势也险峻起来,沿黄路离开黄河岸边,进了距河不远的山里。车子盘旋到了山顶,视野开阔,极目百里。眼前的黄土高原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尽收眼底,仿佛脱缰的群马簇拥着奔腾,已分不清哪里是吕梁山,只隐约看见席卷着泥沙的黄河从远处的沟谷中静静流过。据说,这里便是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军东征前,登临塬上观看雪后黄土高原之地,名叫高家坬村。随后的1936年2月21日晨,毛泽东从清涧河口村东渡黄河,在石楼登岸,当晚率红军总部50余人,路居李自成曾住过的留村客栈。在留村客栈闪烁的油灯之下,毛泽东挥笔写成了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在红军东渡之地,两县之间建起了石清黄河大桥,采访组正好沿着红军的足迹向东去了石楼县城。县城东郊的岔沟村是红军东征纪念馆,依山而建,周围苍松翠柏,景色怡人。红军是从这里走向抗日战场的,这里有辉煌的红军东征历史。红军东征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36年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建立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业绩而立,是省级规模的纪念馆,存有大量详实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资料。分展厅与纪念碑两部分,整体建筑气势恢弘,造型优美,碑体直耸云天,形如一艘前进中的帆船,象征着红军精神永存。

石楼被专家认为可能是商代的鬼方族所在地,有着丰富的青铜文化。最有名的莫过于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文物龙形觥。十多年前就曾在山西博物院领略过龙形觥的风采,如今来到其出土地,别有一番感受。龙形觥于1959年在石楼的桃花者村出土,长腹弧鼓,后端截平,整体如一停泊的龙舟。器身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盖面为逶迤的龙身,与前端的龙头相衔接,两侧衬以漩涡纹和云纹。器身的两侧发现饰有鼍(tuó)纹和夔龙纹。鼍就是扬子鳄,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在晋西黄河沿岸出土的3000多年前商代青铜酒器上,出现“鳄鱼”纹饰,在世界范围内是极为罕见的。

与龙形觥同样古老的是永由古槐,位于裴沟乡永由村中,人们说这棵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槐颜色灰暗,宛如泼墨,树皮粗糙,尽显峥嵘。下端离地三米长的一段特别粗壮,8人拉手,犹不能怀抱其身。树中空,人能直挺进内。往上突然变细,再往上就分开枝杈,四面伸开,好似腾飞的巨龙,也像展翅的老鹰。让人惊奇的是,虽经数千年,古槐依然顽强地吐露新枝,长着茂盛嫩绿的叶子。

石楼有个“天下黄河第一湾”,位于清涧县玉家河镇舍峪里村和石楼县辛关镇马家畔之间的黄河段。黄河流经此地,被坚硬的岩层弯曲出了咀头湾、马家畔湾、南咀上湾三道大弯。凸向石楼的马家畔湾呈现出句号形360度的弯道,如玉镯玉环,完美得让人惊呼、咋舌。河对岸的山峰,犹如一座圆形的湖中孤岛,被一弯河水缠绕着。沿黄河一路走来,见过的弯道不少,这恐怕是弯曲得最美丽的了。也正因此,被山西省社科院山西人文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认证为“天下黄河第一湾”。山西电视台也在报道时称之为“万里黄河上最美丽的湾”。

其实马家畔湾北侧的咀头湾、南侧的南咀上湾也极为壮观,由于它们组合在一起形似道家的八卦图形,人们便称其太极湾。不过要看美景,还得经过一番跋涉,才能拍出好片子,去南咀上湾最好走陕西的沿黄公路。趁着夕阳投向东方的几道光线,众人拍下了南咀上湾美好的风景。落日总是那么珍惜它的余晖,眨眼间天色便暗下来了。下山的路上,大家摆弄着相机,分享着机器里黄河最美的瞬间的画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