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2月7日讯(记者 潘旭)今天上午,在青岛海关隶属黄岛海关关员监管下,来自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国际转运集拼仓库完成拆箱作业。集装箱内的厨房设备、净化设备配件、汽车配件及食品添加剂等5票货物将与其它货物重新拼箱后,运往东南亚。在青岛海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及各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也成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示范领航者。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一个国际枢纽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该业务借助港口的地理区位、物流条件和政策优势,将来自全球各口岸的海运货物重新拆箱、拼箱,再根据客户要求运往全球的任意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开展,对于完善青岛口岸集装箱吞吐结构,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向港口集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相较原先绕道釜山、新加坡等中转港相比,青岛市、山东及周边区域的物流、进出口企业依托青岛港进行国际中转集拼,可以大幅节省转运时间和成本。“中转集拼业务的开展,将我们和我们海外的600多家港口代理整合为一个有机网络,货物的物流路径得以优化,物流时间将大幅缩短。”青岛万嘉集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吴绍勇说。
今年9月份,海关总署发布《海关总署关于海运进出境中转集拼货物海关监管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120号公告),支持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同时,海关开发上线了支持国际中转集拼的“金关二期”舱单子系统。至此,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得以正式落地实施。
为推动青岛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青岛海关及隶属黄岛海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码头及各相关企业推动设立国际转运集拼监管中心,对集拼货物实行闭合式、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并成功完成了国际中转集拼的海运舱单模式下的全流程试单操作,为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青岛海关围绕“海”字做文章,以服务航运业发展为切入点,主动融入、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作为,提出包含“强化国际中转功能”在内的10类30项服务青岛市海运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和机制,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借助机构改革契机,实现关检查验场地、人员、设备、卡口、物流和业务6个环节的整合,实施作业现场“查验指令细化后4小时内拖箱入场、1小时内开箱查验、查验完毕后1小时内返场”的“411模式”,推动口岸提效降费。海关通过一系列“去繁琐、减动作、优流程、提效能”动作,营造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青岛海关通过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建立了无需申报的便捷高效国际中转集监管模式。海关将国际中转集拼项目纳入“智慧监管”项目群,将“顺势监管”理念融入海运物流链条全程,利用信息化系统自动审核船舶到港信息,船舶自进境靠泊到卸货办理“零待时”。推广货物舱单更改、分票、企业车辆备案等业务网上无纸化改革,企业在办公室“一键操作”便可完成审核,舱单单票业务办理耗时从90分钟直降到5分钟,全年可为辖区企业节省600万元。依托“先期机检”提升港区集装箱物流效能,确保港口作业“零打扰”。实施海关卡口无人值守、电子放行,集装箱车从入卡、提货到出卡,流程缩短至13分钟。“智慧监管”各项成果的落地应用,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更加“省时、省事、省钱、省心”,更有获得感。
2017年,青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30万标箱,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口岸率先全国启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将进一步吸引货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青岛港由单纯集装箱运输型中转向高物流附加值的集拼、拆拼中转转型,提升青岛港在全球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可以预见,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将成为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为青岛口岸、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