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上网浏览时,无意间打开一个链接,了解了“当头红柿”还有“事事如意”这一层美好的寓意,真是欣喜之至。平时偶尔看到进入深秋后还在枝头摇曳的柿子,心中除了垂涎欲滴别无它念了。哪里还会去想它还有什么寓意?更不会去想可以把它做成瓷器改变它不能长时间保存的特质。自品读完好友秋韵儿子的一篇图文并茂的文字后,我不禁由衷地佩服他作为设计者的构思理念,他还让我想到了自己对中国瓷的喜欢。秋韵的儿子是瓷器方面的专业设计师,自然会从专业的角度加上常人的理念去想、去设计。而我,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设计理念的普通人的思维,在这里也只想说说被他勾起来的自己与青花瓷的情结。
大家都知道,中国瓷,历史悠久,不同类别的艺术品代表的寓意更是各有不同。只因自己知识面浅薄,所以这是第一次看到以“柿子"为茶具的瓷器,一眼便喜欢上了。这种外表如柿子的茶具,颜色鲜亮诱人,看上去熟的又是刚刚好,打眼一看就想赶紧咬上一口,因为它实在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果不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也不说它的柿子把可以扭开装茶,根本无法看出柿子肉肉的肚子里是空心的。现如今,设计师把它做成了似乎是从另一个时空里来的不可吃的柿子,一下子,它成了无论在任何季节在品茶时都会想起的柿子。从此以后,柿子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柿子了,一夜之间,它也成为了舌尖外的艺术品。真的是让人在短短一壶茶的功夫,情趣诗趣瓷文化全有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极致的生活享受吗?难道这不是瓷器的魅力所在吗?
还记得明代诗人周晋的那首词“如轻云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夸,浮梁器白无瑕,巧借蓝色写青花”,便诉尽了青花瓷那幽幽暗香之美。
还有周杰伦在2008年春晚的那首《青花瓷》,更是唱响了大江南北。一定也让许多在之前还未爱上青花瓷的人爱上了青花瓷,让那些早已爱上青花瓷的人,更在心里庆幸自己对青花瓷的情有独钟吧。
虽然我囊中羞涩,并不能像其他古董玩家们那样收藏什么青花瓷的古董,偏偏那些在白色上面勾勒的蓝色线条不知什么时候却早已深种与自己心底里了。无论它们陈列在古董店还是哪里的橱窗里,每每看到,只要入了眼帘,都会为它们驻足,并贪婪地反复去欣赏,哪怕只是远远的。对于自己的喜欢,只能远远去欣赏又如何?据为己有,看到的人就少了,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对我而言,这与大气小气无关,反而与有没有更多的人喜欢有关。因为,喜欢的人越多,说明它更有意义。
青花瓷,那含蓄内敛的美,就如一滴墨滴入了一盆清水里,看着它慢慢散开,那些晕是丝丝缕缕一点一点在眼前展开的,如真似幻,那个过程中的美,又岂是几句话几个词可以形容的。青花瓷,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工艺,而且它历史悠久。自古千余年来,它一直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更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周杰伦的那首《青花瓷》,无疑唱进无数喜欢青花瓷的人心里去了。如今,它的歌词和演唱以及当初春晚的屏幕背景都还历历在目,在我心里,每每想起那一刻都堪称唯美。我想这首《青花瓷》能成为一直以来的经典,不光是它的歌词唯美,曲调悠然。它是把人世间那种满腹的别恨离愁,无形间慢慢洗淡,并把男女情缘中的那种“等”也演变成了一种美好心情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禅意。在《青花瓷》中,老去的是容颜,定格的却是永不褪色的青花瓷。最喜欢,并一直烙进我心底里的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相信它也优雅深情的存在许多人的心里。也许这就是青花瓷,也许它早已不单纯只是青花瓷了。
世间,人们总会把某一些无价的情意隐喻成某一种事物,也让许多追随它们的人,心存某种美好的念想,我想这就是这种事物存在的价值吧。它会让喜欢的人更喜欢,不喜欢的人也禁不住去喜欢。收藏也好、送人也好、远远观赏也罢,多好啊!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这是苏东坡在《宝绘堂记》中的一段话。
既然,连古人都好以物寓意,承托吉祥。那物件本身的大、小、普通、珍奇与否重要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何不把只要寄托了情趣的事物便视为有意义的,岂不是更理想化、更美好、更有意义与价值?若执着于物本身的价值去收藏,财力雄厚的人尚可,若囊中羞涩还一味去追求,一定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也无意义了不是吗?由此可见,能如“青花瓷”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唯美,收不收藏都会烙进无数人的心底里,这也许就是世人喜欢它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