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正文

又见食安谣言排行榜,为何屡禁不止?

2018-11-23 10:29 作者:徐浩乾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近日,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食品安全十大谣言排行榜。这其中包括了食物相克说和某种常见食物有剧毒等屡见不鲜的谣言,这类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传一次。

辟谣年年搞,谣言年年来。

这一类谣言为何屡禁不绝?一方面是谣言内容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海鲜和维生素C,西瓜和羊肉同时吃了会致命”,标题惊悚,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是常见的食材,自然而然吸引很多人关注,同时顺手转发。

另一方面是谣言以假乱真实在让人防不胜防。造谣者也会玩“包装”那一套。常见的有“抱大腿”和“作假证”等手法。比如,打着所谓“央视”或者“中医养生”的名号故弄玄虚;比如以某某案例为依据,而且“有名有姓”,说得更真事儿似得。

民以食为天。吃,可是头等大事。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人们格外关注,毕竟食品有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此类食品安全谣言的制造者深知并抓住了这一点。

怎么破?

政府首先得承担起责任来。加强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重拳打击各类造谣行为。杀一儆百,如果让每个造谣者都付出相应的代价,震慑那些心存不轨之徒。同时,健全信息发布渠道,及时辟谣,澄清真相。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技术赋能背后,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搭上了便车。社交媒体上“谣言满天飞”就是例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社交媒体应提高信息“把关”能力,对那些明显的谣言要及时封杀。

有网友戏称,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们成了“全民化学家”。戏称归戏称,可让每个人都成为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显然不现实。所以大多数人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于是谣言的受害者,因为顺手的转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造成了“善意的恶果”。

谣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指向、标题夸大其词危言耸听等等。遇到此类信息,最好提防一下,让谣言止于智者。

食品安全每个人,只有政府、个人以及那些信息发布平台共同发力,谣言才会失去土壤和市场。(徐浩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