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城阳区发力长护制度落地 让失能失智老人"老有所护"

2018-11-08 21:34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城阳区发力长护制度落地。

青岛新闻网11月8日讯(记者 任俊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日益增多,其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日益突出。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促进“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保障失能失智人员基本医疗护理需求,城阳区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按照“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稳中有序”的工作思路,抢抓政策利好,在全市率先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将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打造成为全市长护工作示范区,在全市起到了带头标杆作用。

据介绍,近年来,城阳区大力进行长护工作的宣传推广,不断增强长护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并通过加强长护服务网络建设、夯实护理服务载体、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等方式扎实推进长护工作。截至目前,城阳区已经形成由264家护理机构组成的护理网络(其中专护机构3家,院护机构6家(其中二家有失智专区),家护机构52家,巡护机构255家(含203家社区卫生室),实现了护理服务全覆盖。已有2900余名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医疗护理服务。其中,享受专护待遇503人、院护待遇421人、家护待遇1119人、巡护待遇683人、失智待遇174人,累计支付长护基金5千余万元。

据城阳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张伟介绍,针对身体失能老人的不同情况,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分为专护、院护、家护、巡护四种保障模式。“专护”主要针对重症失能老人,在二三级医院专护病房接受较高医疗条件的医疗护理。“院护”主要针对终末期或临终关怀老人,入住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或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接受长期医疗护理。“家护”和“巡护”是指参保人根据家庭实际和本人(家属)意愿,在家庭或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院居住,由护理服务机构(或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家住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王大爷今年59岁,两次脑出血让他的生活半径囿于一张床的大小,胃管尿管长期插在身上,因肌张力过大,双臂常年举在胸前,无法进食、无法言语……这种瘫痪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

同样年近花甲的妻子王大妈承担着照料的重任,谈起来苦处,王大妈眼睛红红的:“每天翻身好多次,预防褥疮,这不算麻烦。难的是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换管,必须得叫救护车,几个人抬下楼,很费力。”所幸的是,如今这项“麻烦”,有村医接手了。“一年1600元,村医不定期上门,给换管,给量血压,还指导我们怎么更好的护理。拿药、检查都不需要出门了,方便了太多!真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张伟告诉记者,王大爷享受的就是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巡护”。“选择巡护模式的参保人可以享受医护人员上门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省去了在医院的床位费和生活照料费,节约了开支,也更有持续性。”

针对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保障,城阳区试行“失智专区”管理,即在定点护理机构内设置封闭安全、自由舒适的专门区域,用于专业照护失智老人。为满足失智老人不同层次的医疗照护需要,在“失智专区”中提供“长期照护”、“日间照护”、“短期照护”三种照护形式。“长期照护”,指失智老人入住“失智专区”长期接受24小时在院照护服务,重点解决家庭照料者白天晚上没有照护能力问题;“日间照护”,指失智老人在“失智专区”接受日间照护服务,重点解决部分家庭白天照护难问题;短期照护(喘息服务),为失智老人提供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全天照护,原则上一个年度不超过60天,旨在给长期照护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料者提供喘息休整时间,缓解长期照护压力,使其在工作、出差、生病、疲劳时得到短时间的帮助,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老人,防止老人被迫长期入住机构,促使充分利用家庭照护资源。

张伟介绍说,实行失智专区管理,目的是让失智老人有一个自由又有尊严的生活场所。在这里,老人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和生活护理。一方面,医生和护士医疗团队,负责老人的日常医疗护理。另一方面,经过失智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负责提供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抚慰、心里疏导等情感方面的全方位的护理。

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取得了医患保多方共赢的效果,让参保患者得到实惠,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医疗养老机构得到发展,医保基金可持续。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张伟说,今后城阳区将继续改革创新,以建立多元化筹资为前提,对护理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整合提升,探索建立“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新型护理保障模式,更好地从制度上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以及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需求。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