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正文

名人“被去世”,恶意传播何时休

2018-11-06 14:45 作者:芮静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这两天,因音乐家刘欢的一张白发照片流传,不少网友声称刘欢“病危”甚至“去世”,引发极大关注。随后,刘欢的多位好友证明此事纯属谣言。

  2018年的秋季确实是“多事之秋”,从单田芳到盛中国,从朱旭再到前几日去世的李咏和金庸,公众沉浸在多位公众人物离去的悲哀气氛中。但没想到,造谣生事者竟然“活跃”起来。有人看到近日刘欢的白发照片,就贴出来称他病危,更有甚者说他去世,逼得圈内合作者出来怒斥“胡说八道”,刘欢简直“躺枪”。

  此类名人“病危”和“被去世”的谣言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当杨绛先生在世时曾因轻度肺炎住院,就有人谣传她已病危。此类谣言对公众人物造成极大的伤害。一般而言,“被去世”的人都是在公众中有极大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或者在某一领域做出极大贡献,或者凭借自己的工作传达出大众的普遍情绪,这才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爱戴。将心比心,当他们得知自己“被去世”时,心里该有多么难过。倘若他们真的身患疾病,这种谣言又何尝不是对他们的一记重击。

  更可怕的是,此类谣言的疯传会造成一种“狼来了”的情绪,反复的传谣、辟谣,导致人们开始对此类信息产生抗拒,在收到真实的消息时,公众依旧不相信。就在前两天,当很多人听说金庸去世,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固然,大多数人可能出于对他们的喜爱,不愿相信他们去世的消息,但还有不少善良的人们,极有可能是被“骗”怕了,才不敢相信网络上的传言。

  在互联网混乱的舆论环境中,唯利是图的造谣者太多。面对名人去世的信息,有一部分人是“关心则乱”,可能出于对公众人物的关心,听到、看到一则消息就分享传播。但还有一种情况完全属于恶意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一部分微信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获得高阅读量和转发量,胡乱发布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得来的信息。事关名人的消息能得到公众关注,这类自媒体也就能达到“涨粉”的目的。

  偏偏这一部分恶意传播谣言的人,即便被戳穿也几乎没有失信成本。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发布有谨慎的流程和把关机制,出现错漏也有明确的惩罚条例。可是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随便动动手指,贴几张图片,点一下发送,就可以发出一条消息,毫无底线地造谣却难以被惩处,无异于赤裸裸地“吃人血馒头”。

  这样下去,受害的最终会是公众。网络谣言喧嚣不断,绝不止于名人去世这一个方面,当谣言甚嚣尘上,真实的信息也会失去公信力。“狼来了”的次数多了,人们也就麻木了,可当真正的“狼”来了,公众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不能等谣言造成的实际危害出现了,再倒逼公众改信真相、提高警惕意识,而是应该先谣言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造谣和传谣的法律成本,让恶意造谣者没有可乘之机。(韩轩)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