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昔日“黑作坊”实现华丽转身——即墨汪汪泊村薯条加工基地凸显集聚效应

2018-11-02 22:19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1月2日讯 (记者 王虹程 通讯员 范素媛) 在青岛市即墨区龙泉街道汪汪泊村,曾经存在过不少加工地瓜薯条的家庭式小作坊,自2013年开始,这种生产模式逐渐被淘汰,完成了升级改造,成立了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康地薯条专业合作社。11月2日上午,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再次对该薯条生产基地进行了例行检查,青岛新闻网记者一并进行了探访。


曾经的“黑作坊”不见了

当前已接近地瓜收获的末期,基地的生产也即将接近尾声。走进园区,工人们正在进行着洗地瓜、机器切条、油炸、晾晒等生产,据汪汪泊村支部委员、合作社法人解思武介绍,汪汪泊村历来就有薯条加工的传统,最多的时候可以说全村家家户户加工薯条,自己食用,也对外销售,规模小、经营散、管理差,一到加工季节,互相争夺原料,销售时互相压价,个别作坊为了降低成本还会在原辅材料上“做文章”,绝大多数慢慢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脏乱差的“黑作坊”,受到了执法部门的不少处罚。

2013年前后,市食药监局指导即墨区食药监管部门,协调镇村,向村中小作坊主宣传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引导村中个体小作坊向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该村制定建设方案,在村庄青岛康地薯条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吸收本村规模较大的5家薯条加工小作坊建设了青岛即墨汪汪泊薯条加工基地,基地薯条产量占全区薯条加工小作坊的80%,辐射周边4个镇街,销售区域辐射到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当地政府在土地规划、道路硬化、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扶持政策,当地食药监管部门在人员培训、业务指导、质量管控等方面做好监管和指导。


生产流程进一步被规范

即墨区食药监局食品生产流通科科长孙康告诉记者,对园区的监管和帮扶政策都十分具体,街道食安办通过农业服务中心化验室为基地提供辅助检测服务,村庄安排食品安全协管员在生产加工期间对基地进行巡查,履行监督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向食药部门反映。按照小作坊生产加工工艺要求,统一设计,设置洗手消毒间、更衣间、清洗间、油炸间、晾晒间、快检实验室、包装间、包装材料库、成品库等功能区间,实现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据悉,集约化生产以后,质量也到了进一步管控。在过程控制方面,按照小作坊生产加工工艺要求,统一用油,定期更换油炸用油;统一采购食品级包装袋;统一标识,设计制作信息齐全的小作坊散装产品标签和按照GB7718规范要求的预包装食品标签;统一销售,按照食药部门要求制作了销售票据,采用“一票通”,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统一检测,原料快速检测,产品与区综合检测中心签订委托检验协议,对产品进行批批检测,产品全部合格。

与此同时,基地还与周边优质红薯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约定质量,发现农药残留退货赔偿,实现从田间直达车间,保证了问题原料追溯源头,原料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安全后才生产加工。油炸过程产生的废弃油脂,用油桶装好,待冷却后与煤炭一起作为燃料使用,避免因非法销售或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产量、质量和收入都上来了

另据解思武介绍,园区共规划用地8000余平方米,建设厂房5处,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硬化道路一条,总投资200余万元。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发展,基地的五家作坊总产量从原来的5万公斤增加到30万公斤,销售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65万元,销售市场也从原来的周边农村大集扩展到华北、东北地区,同时,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的“七统一”,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销售收入大幅增加的多重聚集效应,改变了过去小作坊小、散、乱的经营局面,提高了产品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杜绝了互相争抢资源、抢占市场而互相压价,恶意竞争的问题,增加了基地作坊的收入,拉动村庄剩余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增加了周边乡镇和本村村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村庄已被评为美丽乡村。

2017年全市小作坊抽检合格率92.9%

青岛新闻网记者从青岛市食药监局获悉,2014年,全市小作坊产品抽检合格率仅为72%,主要是由于小作坊生产条件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生熟交叉污染以及后续贮存运输卫生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的;而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小作坊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从业人员素质尚需增强。食品小作坊无论从生产经营还是内部管理上都亟待规范监管。

2017年,《关于加快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产业园和特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按照“规范化、园区化、工业化、集约化”发展思路,引导食品生产小作坊由分散向集中、由个体向规模、由简单向系统、由低端向品牌的集聚发展,打造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标准规范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园区和基地。

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主任科员范素媛介绍,依照“严格质量标准、盘活存量资产、鼓励社会参与、推动产业升级”的建设原则,由政府统筹规划,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严格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目前,全市已建成9处规范化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园区小作坊产品的抽检合格率100%,全市小作坊抽检合格率由2014年的72%提高至2017年的92.9%。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