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字号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品牌,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她们承载着独特的技艺和精深的文化,更承载着城市变迁的历史和老百姓心中美好的记忆。青岛市老字号企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岛城拥有“中华老字号”企业19家,“山东老字号”企业23家。新时代,不少“老字号”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推动企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
近日,在青岛市老字号企业协会的推动下,本网特推出《老字号新品牌》系列报道,带您细数那些老字号的“前世今生”,解读他们“老树发新芽”的故事。本期,共同走进鸡牌味精,看他们如何“调出中国好味道”——
视频专访
“因为我们生产的味精做汤口味鲜美,味道可与鸡汤媲美;另外,人们常把鸡比作人间的‘凤凰’,具有吉祥如意的象征。于是把生产的味精取名为‘鸡’牌味精。”青岛金大鸡味素有限公司总经理辛晓宁说。自从有了“鸡”牌味精,青岛人的餐桌变得多滋多味。凭借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鸡’牌味精,调味更鲜”也叫响全国,征服国人的味蕾。
1936年至今,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鸡”牌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与市场的变迁,一度破产倒闭。如今,这只“金鸡”不仅复活,而且开辟出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重新焕发生机。
漂洋过海鸡牌传遍万户千家
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被妻子熬的异常鲜美的黄瓜海带汤吸引。经过半年的潜心钻研和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美味的秘诀,并成功提取谷氨酸钠。这种白色柱状结晶体,烹饪时加入可使菜肴鲜味大大提高;即便被稀释为三千分之一,仍能让人尝到鲜味,池田将其命名为“味精”。从此,味精工业诞生;很快,味精开始风行全世界。
1936年,日本商人带着制造味精的先进技术设备漂洋过海来到青岛,在台东六路和内蒙古路分别建立“味之美”和“味之素”调味品工厂,后来更名为青岛味精厂。在物质匮乏、烽火连天的日子,味精带给人味蕾的享受,更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不可避免的是,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鸡”牌发展步履维艰。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青岛味精厂被中国商人张中俊先生等人筹资购买,同时改名为中国味原工厂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公司响应国家工商业政策,实行公私合营。进行扩建扩产,更名为国营青岛味精厂。至此,“鸡”牌步入黄金发展期,并于1984年6月在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鸡”牌,并确认新的图标,一直沿用至今。因其质量、外观都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市场供不应求,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追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鸡’牌味精,调味更鲜”口口相传,鸡牌成为家喻户晓的调味品品牌。
由盛转衰幸遇投资高手得“复活”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鸡牌味精的生产者,作为国有企业的青岛味精厂,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加上机制落后,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跟不上时代步伐,当“莲花”、“菱花”等味精品牌在全国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时候,1998年,在1000多名员工的依依不舍中,青岛味精厂无奈停产。到2000年时,国企改革的大潮席卷了全国各大企业,鸡牌也受其影响,步入低谷时期。发展到2001年,因环保不达标等诸多原因,青岛味精厂宣布破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鸡”牌产品随之从市场上消失。
至此,这个承载着青岛人太多记忆与情怀的老字号,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金堂欧美投资集团总裁李金堂知道鸡牌味精正在寻找买家。多方考察论证之后,李金堂决定出资收购陷入危机的青岛味精厂,但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收购青岛味精厂这样一个负债累累、包袱沉重的国有老企业,无异于自讨苦吃。”
眼光独到的欧美投资集团总裁李金堂则认为,“鸡”牌是青岛珍贵的自主品牌,虽在市场上沉寂多年,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并没有改变。只要给它适宜的环境,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可以挖掘;若能对老品牌加以创新,与时俱进,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终于,2003年4月19日,在排除了各种阻力之后,欧美投资集团以竞价方式将青岛味精厂收入囊中,随后又购得“鸡”牌味精商标等资产。为使“鸡”牌尽快起死回生,欧美投资集团先后投资3000万元抢修设备、修缮厂房、采购原料,并安置了近300名45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就业。同年9月,重组后的青岛金大鸡味素股份有限公司诞生。短短7个月之后,印着“鸡”牌LOGO的新产品刚一上市,立刻受到消费者追捧,很快重回市场主销产品之列。自此,消失了两年多的“鸡”牌得以新生。
通过技术创新,“鸡”牌先后完成了第二、第三代调味品增鲜味精和鸡精的科研开发,产品谱系得到极大丰富和完善,涵盖“鸡”牌味精、增鲜味精、鸡精(粉)、食用淀粉等四大系列调味品。自2004年4月26日全面上市以来,鸡牌味精先后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青岛市名牌和山东省名牌产品。2006年,鸡牌味精还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成为全国同行业内唯一的入选品牌。此外,欧美投资集团也非常重视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鸡牌商品注册39类,完成版权保护2项,申请专利多项,并且对商标进行了国际注册(马德里),为鸡牌未来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涅槃重生岛城金鸡“飞”上内蒙古草原
就在“鸡”牌满心欢喜憧憬新一轮辉煌的时候,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了:受青岛当地能源和资源条件的制约,“鸡”牌味精无法大规模覆盖市场,因为味精及其他氨基酸产品对能源原材料依赖较大,仅水、电、蒸汽三项的成本就占全部成本近四成。为寻求更大的发展,“鸡”牌将目光聚焦到内蒙古广阔的草原。2005年8月8日,李金堂携“金鸡”正式进军内蒙古。
2005年,欧美投资集团投资29亿元在内蒙古建设业内领先的大型循环经济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玉米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年产淀粉30万吨、淀粉糖20万吨、果葡萄糖浆30万吨,玉米油、糖蜜、蛋白粉、纤维饲料、胚芽饼等副产品20万吨,谷氨酸钠以及各种品牌的高附加值氨基酸5万吨,年产值达到50亿元。
此举不仅让“鸡”牌跳出了局促的生存圈子,打破了资源环境的约束瓶颈,同时,通过对玉米的深加工,延伸出玉米胚芽、淀粉、谷氨酸钠、淀粉糖、玉米油、果葡萄糖浆、蛋白粉、纤维饲料等产品,深度优化了产品结构。“鸡”牌成功由一家产品单一、创新不足的老字号企业,转型为集科、产、研为一体的新型生物科技企业。
青岛金大鸡味素有限公司总经理辛晓宁介绍,目前内蒙古生物产业园基本建设完成,规划75万吨淀粉的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即将投产,全面投产后可实年产值近百亿元。此外,“目前我们正筹划将公司进行改制,成立鸡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以后的登录资本市场铺路。”作为鸡牌发源地的内蒙古路2号,将规划建设集全国营销、研发、文化(博物馆)三大中心于一体的青岛上市总部。
鸡牌已走过80多年的岁月,经历了风风雨雨,作为岛城老字号,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也凝结着几代鸡牌员工的汗水和付出。“如今鸡牌传承到我们的肩上,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和发扬,如何让金鸡挺起民族品牌的脊梁,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辛晓宁透露,眼下,“鸡”牌上市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昔日的破产企业,正努力铸造金鸡辉煌,用工匠精神树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