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老字号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品牌,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她们承载着独特的技艺和精深的文化,更承载着城市变迁的历史和老百姓心中美好的记忆。青岛市老字号企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岛城拥有“中华老字号”企业19家,“山东老字号”企业23家。新时代,不少“老字号”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推动企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
近日,在青岛市老字号企业协会的推动下,本网特推出《老字号新品牌》系列报道,带您细数那些老字号的“前世今生”,解读他们“老树发新芽”的故事。本期,共同走进三聚成,他们家有“放心豆腐”,又不止有豆腐——
视频专访
提起三聚成,青岛人都会想到——“三聚成的豆腐”那是常吃啊!秉承“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在参与青岛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过程中,这个拥有88年历史的老字号良好的品牌形象已在奠定,凭借优质的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酱菜起家到蔬菜副食品
老字号“三聚成”,最初是一家酱园。1930年,创始人黄吉甫老先生在黄岛路84号开了这家店,后由郑唱一任掌柜。当时,店址对面易州路、四方路已有两家店铺,字号都以"三"字开头,三家买卖临街对门,老板便用“三聚成”字号作了门头,为图个吉利意——“三家聚在一起,买卖就成功”,还请来了青岛有名的书法家王垿为三聚成酱园书写牌匾。当时的三聚成酱园,以自制自销的各种酱、酱菜、酱油、醋为主营业务,经营各种食用油、粉丝、木耳、香菇、干海带、纸张、土产杂品等。由于其加工制作的酱菜风味独特、质优价廉,深受人们喜爱,便逐步转为以经营酱菜为主的企业。
三聚成的酱菜是用自制的甜面酱、黄酱进行酱制,以低盐、低糖、鲜、甜、嫩、脆和酱味浓厚为特色,其传统风味产品主要有酱黄瓜、酱茄包、玻璃什锦菜等,独具特色,香气浓郁,味道纯正,久食不厌。产品除供应青岛市区、郊区外,其酱黄瓜、虾油黄瓜等还销往上海。作为馈赠品,尤其以五香疙瘩最有名,其五香疙瘩皮每年春节前运往济南,作为春节餐桌必备菜。“当时的老师傅们每天挑着担子,出去送酱菜。”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殿香说。
1956年该酱园公私合营仍为三聚成酱园,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四方路蔬菜副食品菜店。
做“放心豆腐”传承老字号
1997年6月,于殿香任青岛市市南区蔬菜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兼四方路菜店经理。无意间,她听到许多青岛当地居民说起四方路菜店时,不称其为四方路菜店,而是直呼“三聚成”。那时,她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传承老字号,重新恢复“三聚成”。特别是在别人帮助下找到了三聚成的老掌柜,听他一席话后,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1997年9月,她以四方路菜店为龙头组建了“青岛市三聚成蔬菜副食品连锁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变更为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立志要把三聚成做大做强,推动它成为青岛的名牌,使八十多年的老字号焕发青春充满活力。
那时起,公司的经营品种从传统的油、盐、酱、菜、肉、鱼、蛋等扩大到粮食、土产,日化、办公、学习用品、塑料制品等几十个大类、几千个品种。尤其是从97年9月起,将原来所属的豆制品生产车间扩大规模建成了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被市政府指定为首批“市控豆制品厂”。她率先在市内各大商场、超市设立豆制品销售专柜,开创了扩大市场销售、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新模式。
“我们一直采用食用卤水制作豆腐。”于殿香介绍,在零售中,三聚成一直实行无“三证”之商品一律不进,不上柜台。在生产中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违法添加物,使“三聚成”牌豆制品真正成为“放心豆腐”,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首选豆制品。
豆制品精细化生产丰富产品业态
“三聚成是唯一的自1998以来保持豆制品正常生产和市场供应的豆制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量和销量在青岛地区一直位居首位。”连续十几年的“青岛市菜篮子工程”推荐产品,也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三聚成的豆制品制作不断向多样化、精细化、多营养化方向发展。内酯豆腐、腐竹、五香条、烤麸,各类真空包装豆类零食……三聚成已开发出60多个品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三聚成代表性品牌,更为三聚成赢得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此外,生产车间里,“三聚成”牌手抓饼也在同步生产,供应早餐点和超市。
有“放心豆腐”,又不止有豆腐,老字号“三聚成”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聚”合着放心的产品,更“聚”合着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