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一个普通铁建人亲历的中国高铁十五年

2018-08-03 10:34 来源:山东侨报
分享到:

2003年开通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这一年也是张洪星毕业进入中铁十四局转战大江南北和高铁建设打交道的一年。如今,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到2万5千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张洪星见证并参与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青岛坐车到红岛,30多公里的车程一点也不单调。开始车穿行在老市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出了市区,两边开始高楼显现,一派现代化城市的气象。车驶过胶州湾跨海大桥,长虹卧波,显示了岛城的发展后劲。车进红岛,房屋开始零落起来,街道两旁都是两层楼的门面,远处是果园和农田,一副乡镇的模样。

“等你下次来,这些房子弄不好就都拆了”张洪星介绍说“红岛定位于青岛的高新园区,以后落户这里的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我看好这里的发展,把家都安这里了。”他看出了我眼中的疑惑,“你经过的地方也是我们修铁路的地方,都是还未开发的地方,红岛有些地方已经很成规模了。他指着远处的一片高楼说。”

架桥机气势恢宏地矗立在城市的上方

张洪星是中铁十四局五公司青连铁路的项目经理,他的项目部就坐落在这里。今年四十岁的张洪星身材敦实,眼镜后面的一双眼睛透着山东人的朴实劲。张洪星工程男的特征十分明显,做事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一个老记者曾悄悄对我说,你看他看演出的时候脸也是板着的。

张洪星干工程也是走南闯北,山东、广西、浙江、江西、青海……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你问我现在干工程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现在的条件可是好多了”张洪星娓娓道来。“我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系,2003年中铁十四局来学校招人,其中两个优选条件,一农村孩子,二山东人。”他笑着说,农村孩子能吃苦。十四局在山东,山东人又厚道,所以喜欢招山东人。我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就来了。

“我刚参加工作是潍坊的一个市政工程,当技术员,项目条件差,住简易板房,板子一指厚,中间是玻璃丝,夏热冬冷。三个人一个屋,我住在角上,通风撒气,晚上一下雪,早上头发都白了。每天扛着水准仪、全站仪走十多公里,到了饭点是走哪吃哪,经常是一个馒头就打发一顿饭。父母也不知道我苦,每次打电话我都说挺好的,报喜不报忧。”

2005年7月到荣乌高速的时候,他已经是工程部长了。全国高速热,山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各省都来山东学习,那时候山东对每条高速公路的施工标准比全国标准要高。张洪星开始接触路基土石方、桥梁、连续梁、粉喷桩、软基处理。不明白的就上网查资料。整个工程部就一台台式机,成了宝贝,系统还是win98的,严格规定工作使用。网上资料也很少,不像现在铺天盖地。

荣乌高速施工的时候,条件有了改善,租住在农村的二层楼里,两个人一个屋,虽然没有空调,但是有个风扇。施工技术上也有了创新,90米跨度的连续梁,他自己进行地基的承载力和受力计算,这为他以后的高铁施工打下了基础。

2006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荣乌高速冬天路基结冰无法施工,放假期间张洪星被派到江西贵溪的浙赣铁路复线任技术主管,24小时盯在工地上,南方的冬季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手脚都起了冻疮。“200多米长的七孔铁路桥下部结构20天就完工了,19孔600多米长的铁路桥下部结构2个月就完工了。”张洪星自豪地说。

在工地上张洪星事必躬亲

广西、安徽、陕西转了三个省后,2013年8月,张洪星回到山东,参加青荣铁路的施工。对家在潍坊的他说,回到山东只是心理上感觉离家近了,其实一年能回去的时间也就个把月。

2007年,随着手上完成的大项目越来越多,张洪星也跨上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技术员变成了总工。“我感觉自己在技术、管理、心理这三个方面成熟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已经能处乱不惊了。压力也随之加大,学会了抽烟,一天一包烟。而立之年开始掉头发。”张洪星指着稀疏的头顶笑了起来。

青荣城际铁路是山东省第一条区域性城际高速铁路,也是省内投资最大的单体铁路建设项目,铁路连接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沿海城市,同时并入胶济铁路与省会济南相连。

青荣城铁工地,桥墩高耸、巨型的桥梁、一眼望不到头的钢轨,气魄雄浑,这都是张洪星和同事们的杰作。而长得五大三粗每天和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张洪星工作起来却像大姑娘绣花,非常仔细。

青荣城铁一公里就有1667根轨枕,每根轨枕间距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每根钢轨长500米,但两条钢轨之间的高低误差不能超过4毫米,钢轨间距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张洪星他们每10米就要定一个点位进行测量,中线偏位、基准线误差都不能超过3毫米,这些测量都是拿着道尺、水准仪一步步走出来的。只要发现问题,用对讲机一喊,马上返工。性格有些急躁的张洪星有的时候走一路骂一路,心急上火都是为了工程质量。青荣城铁采用的是有砟轨道,轨铺的石子大小、比例、高度都有严格要求,每一段他们也要严格测量。

青荣城铁与胶济客运专线的交会处42号道岔的施工让他无意中创了一个全国记录:42号道岔长172.495米,重212吨,采用机械插铺在全国尚属首次。

2014年,从9月15日22:05到16日5:35,繁忙的胶济线停驶450分钟,进行道岔的更换。施工中各工序时间分配都是以分钟为单位的:设置防护10分钟、拆除线路30分钟、换铺设备横移道岔到位60分钟、调整岔位30分钟……张洪星负责的每一道工序他都要进行精密测算,精细施工。在施工的11天的时间里,担负重要责任的张洪星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最终实现了“一人不伤、一事不出、一分不延、一次达标”的安全质量目标。

眼下让张洪星最操心的是青连铁路的最后23公里。连接青岛和连云港的山东沿海大通道青连铁路施工已近尾声,他要确保9月30日完成轨道铺设任务。

青连铁路连接山东省青岛市、日照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是国家沿海铁路的一部分,正线全长192.9公里,总投资238亿元,标准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

载重量800吨的运梁车——中国高铁施工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已身为项目部经理张洪星介绍,按要求9月30日完工是高难度动作,为此青连项目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项目部从中铁十四局五公司其它项目上调集了千人的专业铺轨人员,采用不间断施工法。其次,由原来的一台900吨运梁车增加到两台,新来的一台正在工地组装调试,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项目部两台900吨箱架梁机以每天八孔架梁速度推进。“能打攻坚战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高铁施工积攒下来的人才、技术资源和配套的施工设备。”张洪星说。

记者手上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施工技术。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

和刚入职时相比,现在铁建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有了专职厨师,还成立了生活小组,生活小组有五个人组成,生活小组对菜谱的选择上考虑到中老年人和南北方人的差异,每顿两菜一汤。家属探亲的时候,项目上还给安排单间。为了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节日的时候还安排会餐。

张洪星的脚步一直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脚步向前延伸,但他觉得最亏欠的还是家人,铁建人四海为家,聚少离多。“我最难忘的还是2007年的春节,那时候我在贵溪,媳妇一个人在家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当时工资一个月2100,在工地过年有3000块的过节补贴,当时我过节补贴也不要了,坐硬座从江西回到潍坊,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到的家,住了两晚,初二就返程了。老父亲从老家青州赶到潍坊火车站,两人在车站见了一面。”回忆起往事,张洪星语气透着平和,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铁建人都能讲出几个。”他说。

有了这样的铁建人,中国高铁会以全世界瞩目的速度向前延伸。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