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时政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为何东强西弱?原因在这儿

2018-06-27 16:43 作者:张岩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区域经济新情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但也出现区域经济分化的新情况。

新形势下,中国区域经济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各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是否进一步拉大?当下发展区域经济应该抓住哪些机遇?

日前,在钓鱼台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会上,多位工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一线的政策制定者、实践推进者,围绕新形势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分化

中国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表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但也出现区域经济分化的新情况。

杜鹰认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协调有四个指标。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否控制在合理空间;二是各地民众能否均等享受公共服务;三是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人与自然关系是否和谐共生。

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从以上四个方面能够得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性增强的结论。但在此背景,中国区域经济出现新的分化,不过区域分化不能否定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增强。

区域分化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势头情况迥异。

首先是中国四大经济板块分化显著。2008至2012年,中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五年超过东部地区,东北地区2008年更是居首,但目前东北地区增速跌到了低谷。

其次是经济板块内部分化明显。尤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十几年来,板块内部分化和差异性发展是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

再次,南北分化明显。2013年以来,中国南北方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2017年南方GDP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在1980年以来占比最高,呈现出全国经济增长南快北慢和经济增长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杜鹰分析称,这主要是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体制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周期性因素是区域分化的外因,另外两个是内因,也是主因”。

现阶段区域经济分化有深刻背景,中国正处在结构变革和功能转换的特殊期,过去依靠拼资源、拼环境的扩张方式走到了尽头;今后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双创”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特征。

杜鹰强调,要把区域分化的原因分析透彻,针对性施策,并要发挥区域间的良性互动。

经济要发展,地理很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陆大道认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一直是中央各时期的重要决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非常成功,GDP已经增长了接近30倍。

陆大道研究地理和区域经济长达60年,他以中国东西部为例,由于中西部干旱区平均降水量是200到400毫米,荒漠、草原、沙漠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是人类不便于开展活动的地方,很少有城镇人口,这都是人的力量难以改变的。

所以,区域地理特征是导致中国经济东强西弱的重要原因。中国经济流量是由内地向沿海,沿海获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始终在沿海和长江沿岸,这与国家大格局有关,这种格局可以把全国经济带起来。

虽然中国采取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但实际是针对问题区域,中央政府采取的促进措施。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三大区域,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以香港和广州为核心的城市群。

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产生很大影响。陆大道建议,区域经济领域的官员学者要在办公室挂一副中国行政区划图,也要挂一副自然区划图。

GDP有局限但不能完全否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指出,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五位一体”,不唯GDP(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这是对过往片面强调GDP的纠正,但中国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GDP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GDP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不可否认其具有的科学性。GDP把资源配置的系统性、科学性提高到空前高度,“也有学者说GDP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发明”。

然而,GDP确实有其局限性,尽管有结构、投入产出表、国际收支表、资金流量表,但还是强调国民经济总和的概念。

如果区域经济发展以GDP作为区域规划的重要指导,会仅重视GDP的数量扩张,而忽视以结构为特征的质量转换。

“GDP是个流量,就是一年,它不是存量。”以此为引导,有可能忽视财富积累,进而限于仅强调短期化经济活动的活跃。

GDP是通过市场交易,按市场核算的,但目前大量的市场存在失灵、短板现象,以GDP问题为引领,可能把市场失灵,又特别需要的短板忽略掉。例如,GDP无法核算环境。目前各国仍在探讨如何把环境放入GDP中核算,尚无结论。

中国提出的新发展观、发展理念是“五位一体”,不唯GDP论英雄,这是对过往片面强调GDP的纠正。

但中国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GDP仍具有不可或缺作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路线和方式”,二者之间不能对立或者彼此否定。

刘伟提醒,还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分配的关系,不能把分配放到发展前面。“GDP增长是一个方面,GDP分配是另外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对立起来。蛋糕做大和蛋糕分配好,两个不是互相否定的。”

中国今后要继续深化改革,突出结构和质量是正确的。国民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不同的区域以哪一侧为主,需要具体来看,也不能合在一起,不是非此即彼。

“一带一路”建设是大机遇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中国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趋势下,区域开放以区域发展面临新矛盾、新挑战,如何在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中,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和质量?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也是促进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区域协调的机遇。以山西为例,2017年山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出口货物比2016年增长2.2倍,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增长了5.3倍,成为山西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就振兴东北经济来说,可以尝试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互联互通为依托,以制造业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由此来形成东北振兴的一个新动力。

迟福林建议,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西部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击的开放格局,由此形成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在东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互补性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突出优势。因此,要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一体化,率先在广东对标世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开放,使广东继续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今天,双边、多边区域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这为中国在不同地区发挥开放中的优势提供了机遇,因此要以地区开放推动区域一体化,以区域一体化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