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浪潮集团孙丕恕:企业家要看准路、带头干

来源:齐鲁网 作者: 责任编辑:万璐 2018-06-25 09:32:56 字号:A- A+

从我国诞生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到自主研发我国第一台关键主机,再到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孙丕恕的名字始终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改革开放40年来,这位从大学毕业就投身中国IT行业的企业家,凭借着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与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带出了浪潮这家历经产业迭代而不断做大做强的科技“常青树”。

“电视剧《三八线》,你们看过没有?”

看准路、带头干,谈到企业家精神,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就这六个字”。

他进一步解释说,路是战略,首先路得对,路不对、战略不对,一切无从谈起。“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带头人,要领着大家拼命干。你拼命干,大家就不会懈怠。你不拼命干,你想偷懒,大家也想偷懒”。

“电视剧《三八线》,你们看过没有?”孙丕恕说,最近他看完了这部战争史诗剧,很有感触。“一个连的战士,100来个人‘折腾’,怎么形成组织,一个组织自己班组长怎么一块往前推进,就能把事情执行下去。”孙丕恕说,在企业也是如此,不仅仅负责人要厉害,要带着干,基层确实发自内心想干,这个劲儿有了,这个企业才行,要让员工认可企业负责人的价值观和工作决定。

孙丕恕说,浪潮今天正在逐渐成为“云+数据”新型互联网企业。“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有借鉴,也有创新”。围绕着正确的路,要不停实践,要思考怎么变成“云+数”的平台生态型企业。

“来了这么多媒体朋友,你们有什么想聊的,直接跟我说就行。我本身是做技术出身,我最有名的是做技术的时候”,孙丕恕打开了话匣子。

21岁的笃定与企业“救命钱”

1962年,孙丕恕出生于青岛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9年,他参加了全省数理化竞赛化学组的比赛。“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我觉得化学太简单了,不是高科技,电子行业才够复杂。”于是,孙丕恕报考了山东大学电子学专业。

“1983年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浪潮。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动了IT行业的发展,我也很庆幸从事了IT行业。”孙丕恕自豪地说。

改革开放之初,对于电子学出身的孙丕恕来说,出国深造意味着更成熟的专业环境和更有保障的发展前景。但在他看来,在国内同样能干好。

然而,那个时候的浪潮,还是一家从事计算计算机外部设备、民用电子仪表等研发生产的企业,当时是仅有400多人的小厂,由于产品滞销,当年就亏损52.4万元,已经连续亏损5年。当时的山东省电子工业局拨来10万元项目费,用于进行磁带机的开发与生产,这笔钱对浪潮来说无疑是“救命钱”。

其时,全球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能源、材料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浪潮当时的领导班子痛定思痛,在征得省相关部门同意后,利用这笔“救命钱”“悄悄”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从而揭开了浪潮以技术创新走向辉煌的序幕。在这场风云骤起的信息产业大战中,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孙丕恕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那年,他21岁。

在浪潮研发第一台个人电脑

当时,一位IT工程师每月能赚多少钱?孙丕恕回忆说,他第一年的月薪是45元钱,第二年转正之后拿到了54元钱。可在那个时代,一台电脑的价格几乎是个天文数字——5万元。那时,每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脑都是很难想象的,甚至一所高校拥有一台电脑也非常奢侈。而研发出一台电脑是一种高精尖技术。

当时,孙丕恕被分配到浪潮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的开发室工作。而孙丕恕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按照IBM的样机,造出一个国产电脑。

可是,在大学时期,孙丕恕从未见过一台真正的PC机,拿到只一个使用说明书IBM的样机,一时无从下手。

“我每天都在弄电路图,怎么设计,怎么来做,不停在想。”孙丕恕说,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经过不懈努力,浪潮研发的第一台个人电脑0520A于1984年问世。“我们感觉非常骄傲,它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从材料费来讲,当时一台电脑就能为国家节省几万元”。

1985年,浪潮0520A以最高分荣获电子部计算机产品评比第一名,浪潮很快成为中国微机领军品牌,也由此揭开了中国IT产业大幕。这一年,孙丕恕就已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工程师。

此后,孙丕恕带领开发的浪潮0530微机获国家计算机行业最高质量奖;他的团队成功开发0540D微机,这在当时属国内首创,甚至在国际上也属于为数不多的推出此型号产品的厂家之一。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国产PC的开发由简单模仿开始向独立研发转变。

最年轻、最慷慨的获奖者

1992年,对孙丕恕来说注定成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30岁的他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兴鲁先进工作者”。

这个表彰大会是山东省继珠海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的重奖。而那时,依然在思考工作的孙丕恕并不清楚这个“表彰”的份量。第二天,孙丕恕到了会场才发现,除了他一个年轻人之外,其他被表彰的,都是科技界的老专家。令他更加想不到的是,省里奖励了他们每人一台奥迪100轿车、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和15万元的现金。这是对孙丕恕此前8年PC研发工作的全面认可。

直到现在,有朋友经常跟他开玩笑说,当时把车卖了换成房子就好了,换成五六套房子现在就值钱了。

但是,奖金与奥迪车,孙丕恕却都没有要,而是交给了公司。今天,这辆奥迪100轿车仍然在浪潮科技园当中展示,成为了浪潮与孙丕恕那个时代获得殊荣的一个见证。2008年,孙丕恕再次获得100万元政府奖励,他又把这笔奖金捐出来,作为浪潮“青年成长奖励基金”……

二次创业!“要感谢反对自己的人”

就在1992年,盛世之下的浪潮,危机却悄然到来了:一方面外国计算机整机进口配额限制取消,国外品牌大举入侵,一方面联想、方正等国产PC后起之秀飞速成长。浪潮的PC产业发展走向下坡路。

基于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时任浪潮技术副总工的孙丕恕大胆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为此,孙丕恕领军成立了另外一个部门,开始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小型机服务器产品。这种远见卓识使服务器成为浪潮再度复兴的关键,也为中国的信息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3年,他率领团队远赴新加坡,开始了小型机服务器的研究工作……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在他的领导下,课题组终于研发出了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SMP2000,打破了西方国家在此技术领域的绝对垄断,SMP2000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仅如此,它的诞生还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产品价格,使得服务器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孙丕恕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

1996年底,浪潮由于业务分散,产业各自为战,企业再次陷入困境。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公司把浪潮当成竞争对手。此时,已成为浪潮集团副总的孙丕恕站了出来,提出二次创业!这一提法,立刻引发了浪潮管理层的不小震动。

孙丕恕顶住压力,将浪潮的业务关的关、卖的卖、清理的清理,并强化服务器阵地,加快了与500强合资的步伐,表现出强大的战略执行定力。孙丕恕回忆说,“我挺感谢当初反对我的人。没人反对,想必我也做不成今天的事。”

“我们的特长在技术,向服务器转型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孙丕恕说。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要不断“修炼”

孙丕恕领导下的浪潮,并不满足于服务器领域的卓越成就,通过与国际IT巨头联姻,将产业触角伸向了软件行业,并进一步加快了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进程。

2005年,浪潮成为微软在华最大的合作伙伴,获得微软2亿元的投资,浪潮得以加快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从这次合作起,浪潮开始大规模采用微软的“·NET”平台,并帮助微软向客户推广“·NET”。

孙丕恕说,创新是一种修炼。浪潮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得益于良好的创新驱动文化环境,更源自浪潮人为挺起民族 IT产业脊梁而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

2010年,当中国IT产业进入到了云计算时代,又一个代号“天梭”的服务器,改写了中国信息化进程的里程碑。这一年,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浪潮天梭 K1问世,使中国成为继美、日后第三个具备此类系统研制能力的国家,一举结束了我国关键行业信息化建设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开启了中国大型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新篇章,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躺椅”文化VS“你有没有担心的时候”

在K1的研发过程中,数百位浪潮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工作,困了累了就在躺椅上休息一下,这一幕正如30多年前,孙丕恕攻坚浪潮第一台PC、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时一样。而“躺椅文化”在浪潮逐渐成为这种在科技攻关领域的拼搏精神的企业文化代名词。

孙丕恕认为,浪潮创新的“秘钥”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精神,是永不服输的信念。“躺椅文化”不只是一种字面关怀的释义,它已经脱离了几把椅子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

孙丕恕说,“躺椅”文化是奋进者精神的一个具体表现,公司要奋进者,技术人员累了,就在那躺一会、睡一会,对研发人员创造一种环境。

“你有没有担心的时候?”孙丕恕坦言,担心也是有的。“关键时刻跟打仗一样,得咬紧牙关,一旦定了,钱就得往上顶,今年多少钱,明年多少钱,持续不断地投入,把资金跟上去,才能支持一线的研发人员作战部队,给他们以支撑”。孙丕恕说,矛盾、转型的变化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业务是不是有矛盾,都想做,是否有这么多精力做,能否做得过来,每个业务都出人头地,需要有个过程,反复权衡,我先做哪个业务,巩固做哪个业务,重点突破哪个业务,排兵布阵顺序上你得跟对手做出差距来”。

改革开放40年来,浪潮从国内信息产业的早期的探索者到现在的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军力量,浪潮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当中劈波斩浪,持续前行。而正是孙丕恕这个领航者的矢志不渝,让浪潮成为科技产业的“常青树”与“弄潮者”。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