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张代铭:用红色基因激发老国企新活力

来源:大众网 作者: 责任编辑:万璐 2018-06-20 09:58:32 字号:A- A+

大众网淄博讯(记者逯禹涵)1943年11月1日,由胶东军区18名八路军战士组成的制药小组在胶东牙前县后垂柳村(现烟台市牟平区)成立,新华制药厂的前身由此诞生。1948年10月,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行军,新华制药厂迁至当时交通比较便利的淄博张店,自此扎根在这片土地,转眼便是70年。

成立75年来,新华制药一路见证并深入参与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和崛起。作为一个流淌着红色血液的老牌企业,新华制药将红色基因融入到了发展的点滴中来,坚持创新、转型升级,不断激发着自身发展的新活力。近五年来,新华制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创新高,2017年,更实现了营业收入近50亿元,同比增长12.4%;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68.6%;利税6亿元,同比增长23.3%的佳绩。

“新华制药比共和国还大6岁,是红色文化的结晶。”用新华制药董事长张代铭的话来说,自己从1987年进入新华来,在31年的时间里,见证了这家企业从改革开放走到现在的发展。张代铭说,“能够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献给这个企业,我感觉非常值得。”

上任遇阻把困难当机遇

“我是198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的,在205车间基层干起,做过车间技术人员,也在管理岗位、经营部门工作过,2010年起开始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回首在新华经历的31年历程,张代铭桩桩件件都记得清楚。尤其是2010年上任伊始时遇到的那个坎儿,对张代铭来说是不能忘却的过往。

“那个时候,我们的班子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企业搬迁,那时我们承受的舆论压力、经济压力非常大,现在想来都心有余悸。”据张代铭介绍,2010年,按照淄博市统一规划,新华制药面临搬迁。当时,社会上对新华制药的搬迁有着广泛的议论。“这么大一个企业,搬迁得需要多少钱哪?”“这下子,新华这个灾算是躲不过去了。”在企业内部,面对搬迁,很多干部职工也顾虑颇多、情绪低落。有人提议,“能拖就拖吧,拖不过去再说”。

对此,张代铭也深表理解。“搬迁听起来容易,可真的干起来,抛开别的不说,单就自身的经营状况而言,至少要花费20亿,现有的财力物力根本不足以支持。”张代铭进一步解释说,“化学制药设备、管网等无法整体搬迁,甚至于单机设备的利旧都是困难的,基本上就等于推倒重来,必然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医药企业本身的特点,搬迁属于产品生产地址重大变更,新生产线需要在通过严格的官方GMP认证、客户审计和产品验证后方可向客户供应产品,这一折腾就要3~5年。”

张代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搬迁又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带着6000多名干部职工跨过这个坎儿,张代铭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己默默担起了压力,一方面安排公司相关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职工队伍,确保正常生产,一方面反复测算搬迁成本,多方落实资金,对搬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在企业内部对搬迁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工艺、技术、贸易、人力资源、后勤保障等部门各负其责,对各产品逐个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产品市场趋势和机会、竞争对手、技术和质量国内外状况、成本竞争力等,逐个梳理产品搬迁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制定出详细方案。同时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取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与各大金融机构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新华制药搬迁方案,争取资金支持,为确保搬迁进度奠定基础。

“最终,我们的搬迁方案得到了华鲁控股集团公司和淄博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搬迁中,我们还进行了调研、筛选,选择了很多高附加值的、低污染的新产品,进行商业化生产。同时采用了很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收效非常大。”

张代铭说,“我常想,困难也是机遇,许多事情往往看上去很难,但只要去做,而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事情往往就做成功了。”

诚信立足成就厚道鲁商

在新华的红色血液里,诚信的基因自始至终都是其核心所在。2017年,新华制药上榜山东省“厚道鲁商”五星级品牌榜,张代铭也当选了山东省厚道鲁商促进会首届理事会副会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在张代铭的观念里,只有厚道、诚信、感恩,才能基业长青,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新华制药有两个生命的质量观,就是‘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命、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张代铭说,这两个生命的质量观,在新华深入人心。

“新华的质量体系一直致力于和国际接轨,我们不仅是在中国,在海外也颇具影响力。美国FDA先后十次来新华进行现场的检查,第一次是1985年,现在,新华制药的产品在美国FDA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2016年3月,美国的FDA专家来新华进行了两个星期的现场检查,检查的范围涉及我们3个生产园区、14个产品。两个星期以后,FDA专家给出的检查结论是---零缺陷,这在FDA的检查史上都非常少见。”

据张代铭介绍,在新华的国际化过程中,诚信也是企业得以快速打开并维系和扩大国际市场的有力法宝。“比如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国内供应商。2000年以后,我们就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的主要供应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公司高管到可口可乐总部?、美国亚特兰大去拜访的时候,在它总部的大厅里面摆放了一面中国的国旗,当时可口可乐的副总裁告诉我们,这是在可口可乐总部,第一次挂上供应商国家的国旗。也就是说新华制药的产品质量,被可口可乐高度认可。直到现在,我们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都非常的愉快成功。另外,新华制药还与诸多的国际知名大企业有合作,比如德国拜耳集团。2017年是新华制药和拜耳集团合作十周年,在十周年的庆典上,德国拜耳集团传递了对新华制药的充分认可。”

在新华,上至公司级领导,下到分管质量的经理、车间主任、一线员工,都视产品的质量为生命,严把质量关,努力维护新华的品牌形象。

创新转型激发动能转换

传统优势让新华从建立之初就站稳了脚跟,但老牌企业的光环没有限制住新华前进的步伐。在张代铭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促进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把金钥匙。科技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张代铭说,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新华正不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先,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年来,无论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公司都坚持科技投入不放松。2017年科技投入达到1.6亿元,同比增长46%。最近,公司又与沈阳药大家签署协议,总投入1亿元,合作研发抗老年痴呆国家重大新药,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第二是在新品研发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据张代铭介绍,近年来,新华围绕解热镇痛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等八大领域布局了100多个在研新产品,公司已拥有国家新药生产文号102个,专利近200项。2017年获得左旋多巴生产许可证1个,获得原料药新产品注册登记号(原料药批件文号)7个,获临床批件3个,保健品生产批件1个。重大抗体偶联抗肿瘤创新药物完成实验室重点研究工作,获得授权专利10件。防治寄生虫病的国家一类新药三苯双脒,申请FDA新药的国际合作研究进展顺利。

张代铭称,此外,新华还着力推进全员性技术进步,积极改进激励机制,把科技进步、成本降低与员工收入挂钩。“我们连续三年奖励科技进步、成本降低超过1000万元,2017年奖励额达到1600万元。2017年公司实施技术质量攻关项目50个,实施自动化、连续化项目100余项,还有11个机器换人项目正实施中,全年原材料和动力能源消耗节约2500万元。”张代铭说,新华的一系列重大技术改进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技术水平获得了实质提升。目前,新华正在对多个主导产品实施生产自动化连续化改造,完成后传统的原料药生产方式将实现彻底改变。

责任为根树老国企形象

“我个人认为,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具备三种意识。第一是担当意识,第二是创新意识,第三就是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家来讲,要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

自张代铭执掌新华以来,“责任新华”便成了厂内人人熟知的标语。为什么选择“责任新华”?张代铭说,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进行考虑的。

“第一是药品是特殊商品,质量是新华制药社会责任的核心。好药治病,劣药致命。对于药品来说,质量自然是第一位的。二是新华是一家红色企业,有着优良的传统,是我们的优势与特色;三是我们长期的实践,有收获,有回报。”

张代铭回忆道,2012年,央视曝光了“毒胶囊”事件,为了保障以产品质量为首要职责的优秀企业权益,山东省药监局迅速公布了《山东省“不重复自检”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公示》,由于新华制药一直选用质量最好的原材辅料,并且每批都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检验,产品质量无可挑剔,由此被公示为免检企业。

同时,新华把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履行道义责任。在国家遭遇大灾大难时,积极捐款捐物。为“5.12”汶川地震、“4.28”胶济铁路事故、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捐款捐物达500万元。近3年来,新华制药先后为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捐款合计超过100万元。

张代铭还举了一个例子。新华有一种独家解毒药乙酰胺针,是一种误食毒鼠强的特效解毒药。张代铭称,乙酰胺针不是常用药,而且有效期短,只有两年,所以生产这一药品非但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是个赔钱的买卖。但是如有突发中毒事故发生,这一药品又不可或缺。为了从死亡线上抢救危重患者,新华制药不计成本专门储备该药品,数十次从死亡线上抢救危重患者,曾创造了一次挽救700余人生命的纪录。多年来,新华制药坚持积极参加社会救助,热爱公益,奉献爱心,切实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华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张代铭说,改革开放40年,让新华制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在新华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和如今的带头人,张代铭也颇有心得。

张代铭说,“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企业发展的机会随时都存在,关键是作为企业,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审时度势,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要抢抓机遇,大胆决策。二是既要了解我们作为75年的老牌制药企业独有的优势,同时更要了解自身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抓住牛鼻子,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第三是必须认清创新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我们提出了百年新华的口号,但这不是意味着百年不变,而是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百年新华梦。”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