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青岛,当你漫步街头,青岛啤酒的芬芳会令你沉醉;停下脚步,澳柯玛冰柜中的美味冰淇淋任你享用;来到商业综合体,海尔、海信的空调则会为你带来一室凉爽……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走出青岛、走出国门,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青企是否会离我们而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年来,沿着“一带一路”,众多青企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它们不仅为当地民众带来便利,还收获了世界各国的点赞。那么,世界为青企点赞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呢?近日,记者走进青啤、澳柯玛、恒顺众昇、三迪时空等多家知名青企,听他们讲述“走出去”背后的故事。
青岛啤酒:让世界同享青啤风味
三两好友,一张桌子,来上几扎新鲜的啤酒,不必刻意寻找话题,欢声笑语不断。这样的情景在夏日的青岛随处可见,和煦的海风中弥漫的是青啤的酒香。你是否想过,此刻,在地球遥远的另一端,有人也在品尝着相同的滋味?6月2日凌晨3时30分,在青岛港八号码头铁路货运站,伴随又一班中亚国际班列启运,新一批青岛啤酒驶向蒙古国。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之一,蒙古国迎来青岛啤酒,源自于一场美丽的“邂逅”。“这么好喝的啤酒,我为什么不带回国内销售呢?”2002年,来自蒙古国的贸易商BodisurenMunkhsukh在中国偶然品尝到青岛啤酒,立刻就喜欢上了它的口感和味道。此后,每次来中国出差,BodisurenMunkhsukh都要品尝一下青岛啤酒。“想要喝这么好的啤酒,我却只能来中国。为什么不把这款酒引进到蒙古国销售呢?”带着这个念头,BodisurenMunkhsukh回到蒙古国后,就与青啤公司取得了联系。2003年,青啤出口到蒙古国的首笔订单顺利发运,蒙古国消费者从此喝上了产自青岛的啤酒。
蒙古国只是青岛啤酒布局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在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每时每刻,青啤都在与当地消费者进行着别样的文化交融。俄罗斯,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一,早在20年前就已经与青岛啤酒结下不解之缘。1998年,青岛啤酒正式进军俄罗斯市场,从此,一瓶啤酒的“中国功夫”在这个国度绽放出“中国质造”的魅力和全球化品牌风范。因为一瓶青岛啤酒,俄罗斯女子玛雅和她的丈夫马麦罗从两个陌生人,逐渐相识、相知、相爱。原来,马麦罗曾是一名效力于中国甲A联赛的巴西球员,因为这段经历,他深深爱上了青岛啤酒的风味。而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同在现场的玛雅要了一杯啤酒,记者随即提问,在中国是不是也喝过青岛啤酒?这得到了玛雅肯定的回答:“那当然,青岛啤酒的味道很好。”玛雅说,她爱啤酒,不爱伏特加。正是缘于二人对青岛啤酒共同的喜爱,他们最终才走到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年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以来,青岛啤酒销售已经持续12年之久,位居进口亚洲啤酒品牌第一位。记者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地啤酒品牌售价平均为200KZT(坚戈),而每罐青啤的平均售价则为800KZT(坚戈),是当地啤酒的4倍,属于畅销的高端品牌。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悉,这主要源于青啤对“高品质、高价格、高可见度”三高策略的坚守,以及以特色化新品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百余年来,青岛啤酒信守“只为酿造好啤酒”,不断追求品质超越,始终秉承工匠精神“慢、专、精”的三字诀,造就了青岛啤酒极佳的口感体验。
据青岛啤酒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岛啤酒深耕国际化市场,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全球朋友圈,2017年青岛啤酒在上海合作组织有关国家实现销量同比增长77%,其中,在俄罗斯销量同比增长78%、在哈萨克斯坦销量同比增长102%、在蒙古国销量同比增长49%、在尼泊尔销量同比增长46%。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市场,青岛啤酒均列亚洲进口啤酒品牌第一。
澳柯玛:为亿万儿童搭建生命之仓
在青岛,提起澳柯玛,你想到了什么?相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冰柜。20多年前,一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词,让人们记住了澳柯玛这样一个青岛品牌。20年过去了,澳柯玛的冰柜依旧畅销世界。这家青企除了冰柜,还有哪些产品呢?“生命之桶”,听起来或许很是陌生,但如果知道它的功能,相信很多消费者都会肃然起敬——它能够保障世界上千千万万儿童的疫苗安全。
时间切换到5年前。2013年,为了帮助消除疫病,比尔·盖茨基金会拿出10亿美元采购疫苗,但由于受捐助地区设备落后、无电缺电等原因,很难满足疫苗2-8℃的冷藏温度。当时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为非洲部分地区做慈善时发现这一问题,于是通过自己投资的科研机构Globalgood发出“全球招募”——寻找一种便携且功能强大适应非洲环境的疫苗保存设备。最终,凭借在疫苗冷链、超低温制冷设备方面的研发制造实力,青岛企业澳柯玛赢得青睐,成为比尔·盖茨基金会的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非洲儿童疫苗的冷冻冷藏问题。
2014年,双方合作研发制造出一种新型疫苗储存设备Arktek,采用多种超级保温技术,在断电的情况下,仅靠一个批次的冰排,即可将疫苗储存在适合的温区长达1个多月,并可满足约6000人社区的使用需要,这挽救了数百万面临疾病威胁的孩子,被比尔·盖茨命名为“生命之桶”。“这是一款终端产品,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回忆起当初研发过程的艰辛,澳柯玛香港贸易公司总经理张芳感慨万千。张芳表示,项目研发团队多次深入非洲各地,包括离城市最远的一些农村,经常要开车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一个地点,研发人员在当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是,正是基于这些实地调研,才有了对产品上千次的优化改进。记者了解到,基于澳柯玛被动式疫苗冷藏设备Arktek的卓越表现,该设备不仅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认证,而且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批准,澳柯玛成为联合国全球采购供应商,当然也获得了更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只“生命之桶”在非洲大地呵护着600万社区人口的健康,保护着受死亡威胁的生命。在不久的未来,“生命之桶”服役的数量将达到2万只,服务人口将达到1.2亿。
恒顺众昇:沿着“一带一路”拓展海外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拉诺耐村,这个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小渔村,在过去,这里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没有,村民们以种地和打鱼为生,住木制房,自给自足。如今,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声隆隆,卡车穿梭,有的村民做起了小生意卖海鲜、卖水果,更多的村民变成专业的技术工人,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有了收入,就改善了生活,村民们开始翻盖新房,有人买了摩托车,还有人甚至买上了汽车。这一切的变化,与岛城一家企业密不可分。
印尼拥有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2012年印尼政府调整政策,不再允许原矿直接出口,而电力不足限制了其自身冶炼工业发展,因此出台众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投资电力和冶炼工业园区。为把握这一时机,恒顺众昇以资本为纽带,收购储备了6000余公顷煤、镍、锰等优质的矿产资源,并结合自身电力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采用煤、电、路、港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投资建设“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2014年2月,恒顺众昇苏拉威西工业园项目启动;2015年10月22日,工业园电厂奠基仪式在园区现场举行;2016年3月18日,工业园高炉入园企业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如今,该工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是目前印尼最成功的工业园之一,被列为印尼国家级工业园。
记者了解到,工业园的开发建设直接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当地不仅通了路、用上了网络,居民还通过参与工业园的建设增加了就业,提高了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前村庄里没有集市、饭店,只有一个小超市,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集市,5-6家饭店和十几家超市,晚上还自发形成了夜市,售卖衣服、日用品和当地食品,一下子热闹起来。”作为工业园开发进驻的第一批员工,戴兆尚兴奋地说。据介绍,该园区开发建设采取本土化策略,雇佣大量当地员工,目前拥有中国籍员工1000余人、印尼当地员工2000余人,随着建设进展和规模的扩大,未来将提供近10万个用工岗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周边居民的就业问题,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迪时空:让中国3D打印走向世界
“在中国,千万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带一路’倡议又把中国企业创新合作的道路铺向了更广阔的亚非欧大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中德各界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其中的商机,这为三迪时空在德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提起公司海外市场的布局,三迪时空集团董事长李培学感触颇深,他表示,德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三迪时空以其为拓展国际版图的首选地点,以平台物联世界,让中国3D打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7年,三迪时空在德国汉堡成立了中国首家3D打印服务平台。
在李培学眼中,畅销欧美的高端蜡烛制品是3D打印应用的典型代表,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走入国际高端市场,也正是这一机遇,让高端蜡烛制造工艺与3D打印制造工艺有了首次接触,结出了芳香四溢的花朵。“‘一带一路”让我们看到了欧美对高端蜡烛存在大量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但用传统制造工艺又无法快速将模具制造出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制造,直到接触到3D打印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借助3D打印制造工艺,不仅省时、省力,还省成本。”一位蜡烛制品研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需设计出三维数据模型,就能3D打印出高精度的原型,再搭配精细后期处理,经传统工艺制作成硅胶模具后,就能快速制造出形态各异的高端蜡烛,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据李培学介绍,在三迪时空平台上,如今正发生着很多这样的3D打印应用案例。“‘一带一路’倡议共识的逐步扩大给像他们这样的民企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新契机,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直接面向欧洲市场,更便捷快速地实现自己企业的战略构想。”李培学称,对德国企业而言,带来的将是品牌知名度在中国的明显提升,进而直接形成新增订单。同样,三迪时空也将目前中国应用度很高的树脂和其他高分子材料、通用金属材料等价格优势明显的加工服务带到德国,通过三迪时空国际化的物联互通平台进行业务对接,在德国整合更多的企业和加工服务中心成为三迪时空的签约服务商企业,将中德企业的服务品牌和产品推向全球。
链接
青岛“朋友圈”越来越大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青岛着力完善优化全球经贸合作战略布局,推动与世界上近80个城市(省、州、商务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沿着“一带一路”,我市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中国香港建成7个青岛工商中心。青岛设在英国、俄罗斯的工商中心也已启动筹备工作。如今,这些工商中心编织起一张广阔且缜密、畅通且高效的全球合作网络,搭建起青岛与世界合作的新平台。
市商务局表示,近年来,青岛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双定位优势,把经贸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奠基石和助推器。数据显示,如今,岛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2017年我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68个,协议投资额21.9亿美元,占全市的34.06%。截至目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项目761个,协议投资额95.67亿美元,占全市的32.37%。青岛市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计划,明确用3到5年的时间,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将努力实现“3个1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度贸易规模新增100亿美元、达到500亿美元,累计吸引外资规模新增100亿美元、达到340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规模翻两番达到100亿美元,为青岛进一步深化开放,促进双向投资贸易合作、研究探索现代国际贸易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空间。 本版撰稿记者 衣涛 见习记者 贾晶晶 吴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