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项链、小青岛灯塔项链、五四广场项链……在上合青岛峰会到来之前,青岛姑娘钟峰以栈桥、小青岛灯塔、天主教堂、五月的风雕塑等为设计元素,制作出名为“青岛印象”的饰品,作为一种城市手信的表达方式,钟峰选择用历经百年和跨越东西城区的标志性建筑来讲述青岛故事。她希望在上合青岛峰会到来之前,通过富有岛城特色和风格的饰品作品,向世界展现出青岛的美丽和风采。
建筑元素做城市手信
昨日,记者来到钟峰的珠宝设计工作室。初次见面她穿着一件复古圆点衬衣,一条黑色工装裤,给人的感觉是简单而又干练。房间周围的玻璃展柜里放着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饰品。作为一位有着12年珠宝工作经验的资深咨询师来说,让作品来“说话”是最好的表达个人感情的一种方式。
“原来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为高端顾客服务,现在我想为自己、为家乡做点事情。”钟峰说,早在4年前,她与几位同样在外漂泊的珠宝圈青岛籍朋友就有了这个想法,经过一番商量大家决定设计生产一套有着青岛风格的饰品作品。表现青岛文化的形式有很多,在与朋友多次商议后,她最终决定以建筑和海洋这两大元素作为主要表现内容。钟峰表示,因为青岛的海派文化和特殊的历史经历,前海一线中西方特色建筑有很多,所以在设计中,她将这些建筑元素与城市手信结合在一起。经过多次筛选,在第一个系列中,钟峰选择了6件作品,其中包括栈桥、小青岛灯塔、天主教堂、五月的风雕塑为主的建筑类,以及珍珠和蓝宝石为元素的海洋类。
“从有想法到最终第一批完工拿到手,经过了整整3年的时间。”钟峰笑着说,因为工作的原因,整个项目的进展也是时快时慢,本来计划是今年8月份第一批完工,但恰巧赶上召开上合青岛峰会,就想让项目进展得再快点,最终设计师和工厂连续加班加点精心赶制出30条项链,算是自己为上合青岛峰会贡献一点小力量,用饰品为家乡做宣传。
全手工制作力求完美
钟峰告诉记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从采购、设计、制作到产品包装,都由她的团队共同完成,每个过程都是经过数十次的反复推敲。“将实物的建筑转化成饰品的样式,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搬过程。”钟峰说,因为建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三维效果,需要将它转化为二维的设计图,再从二维设计图转化为三维的饰品实物,这期间的转化所展现出的效果很难把握。
不仅如此,因为饰品的种类很多,胸针、戒指、耳钉、手链、项链等都包括其中,到底选择哪种表现形式也需要仔细考虑。经过反复推敲,钟峰最终选择用项链这一使用率最高的饰品作为其表现形式。“我们设计这些作品,首先会保证它的品质和实用性,然后会考虑它的美观性。”钟峰说,所用的都是纯天然的材料,每一件饰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必须要保证项链的使用年限,制作出一条经得住佩戴的精品。
实用和美观融为一体
“在所有项链创作过程中,最让我花费心思的是‘栈桥’。”钟峰说,因为栈桥是青岛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无论是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对于栈桥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会格外注意它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最初设计成品拿到手后,钟峰发现,栈桥的吊坠在佩戴时总是会翻过来影响美观。为了实用和美观融为一体,他们反复修改,最终将原先的半方形的造型改成半圆形,成功解决了翻体的问题。从美观来看,栈桥原本的瓦片是纵向的走势,但表现为吊坠后感觉并不太好看,最终设计团队改为横向的走势,将瓦片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五月的风项链设计上,钟峰也费了不少工夫。因为五月的风是一个有层次感、空间感的雕塑,所以在把它缩小设计成项链时,如何保持它的风采和空间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经过反复设计、制作、打磨之后,记者看到摆放在展示台上的五月的风项链,整体造型美观大方,还原了五月的风雕塑外貌。
希望能送给外国友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钟峰见证了青岛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去过很多国家,向很多国外的朋友推荐过我的家乡,详细地向他们介绍青岛的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风光等等。”钟峰表示,语言能表达的内容毕竟有限,她总想把青岛的美用更具象、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从4年开始策划这套“青岛印象”城市手信。以栈桥、小青岛灯塔、天主教堂、五月的风雕塑等为设计元素,由青岛籍的设计师主笔,用历经百年和跨越东西城区的标志性建筑来讲述青岛的故事。在宝石原料的选择上,她用了天然珍珠和伦敦蓝色的托帕石。珍珠是来自大海的礼物,佩戴珍珠寓意将来自大海的宠爱戴在身边。选择伦敦蓝色的托帕石则是因为这种宝石的颜色像极了钟峰脑海中青岛的海的颜色,青岛的海是深邃的蓝绿色,与其他地方的海不同,第一次见到伦敦蓝色托帕石的时候,她就想到了家乡的海。
为了能在上合青岛峰会期间为家乡献礼,钟峰团队辛苦付出,加班加点,但这一切都缘于钟峰对于青岛的感情。“每一个经我设计的首饰作品都是我的孩子,作为他们的妈妈,我希望他们能被更多的人喜欢。”钟峰表示,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将这些饰品送给外国友人,希望这份来自民间的礼物能让他们感受到青岛市民的热情好客,并在盛会之后时常记起中国的这个美丽城市。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樊蓉 见习记者 扈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