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5月27日讯(记者 刘倩倩)区块链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还有哪些创业机会?在行业逐渐冷静下来后,哪些金融应用领域更有可能短期内成功应用区块链?26日下午,由青岛新闻网、招商海德公学联合主办的金融“技术·前沿”系列论坛之区块链、数字货币与ICO,特邀请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啸,解读“区块链典型应用与技术创新”。
论坛现场
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和通证举世瞩目,伴随着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业界和学界的争论也愈发激烈。曹啸谈到,判别加密货币究竟是在诱发无序的投机行为,还是一个伟大的金融创新,关键在于理解它们的价值形成过程。
论坛中,曹啸分析,加密货币、通证等具有两大显著的特征。第一大特征是“货币植入”,基于区块链的项目普遍在尝试创造一个点对点的金融结构,试图将社会重新组织为一系列人与人相交互的去中心化网络,而大多数这样的项目均引入了通证,入通证来充当交易媒介的行为就是货币植入。第二大特征是用户规模的外部性,显然,当平台的用户规模变大时,找到一个交易对手于每个人而言都将变得更为容易,长期合约更有希望达成,产品与服务也能更快售出。因而,当更多的人使用加密货币时,使用加密货币本身的效用也会得到提升,与互联网经济中马太效应、流量为王等理念相契合,用户规模的外部性在加密货币中也至关重要。
曹啸也从金融领域分析投资加密货币收益情况。他表示,一方面,区块链生产力发展能提升用户的区块链交易盈余,另一方面,用户的通证持有随着通证价格的波动也有可能为其带来资本利得,同样,参与了区块链,意味着用户损失了这部分资金投资于区块链以外经济的回报,同时付出了了解区块链的学习成本、完成交易的努力成本等。
此外,他强调,用户持有通证数量与用户规模成正比,随当前通证价格增加而减少,随预期通证升值和区块链生产力的增加而增加。通证的价值与用户规模以及区块链生产力成正比。用户规模的提升会抬升通证的价值,通证升值预期的提高又会反过来提高用户规模。两者形成了正反循环,这一跨期互补性使得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相对不使用通证的平台更快。用户规模与通证升值的正循环对用户规模以及通证币值的波动性影响是不确定的,特定情况下,通证的引入还可能降低用户规模的波动。随后,他还就区块链应用的困难与听众展开讨论,并就听众提问进行现场答疑交流。
相关链接>>>>
招商海德公学位于红岛高新区智力岛东南侧青岛中学旁。临近高新区管委,与青岛中学仅一路之隔,拥有千亿配套,或将成未来价值高地。除了招商蛇口的投资最强保障,海德公学二期商铺更是汲取品牌商业经验,打造“家门口的繁华商街”。据了解,它多维交通,包括3条城市主干道、超15条公交路线、地铁8号线引入城市人流,距红岛高铁站11km、距流亭国际机场22km、距胶东国际机场28km,快速连通世界,汇聚世界财富。
海德公学二期商铺,紧邻青岛中学,强劲教育消费力,带动商业价值增量;作为项目周边消费中心地,随着区域生活居住氛围的醇熟和住宅人群的大量涌入,商业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青岛网谷大体量产业区,可满足1000家企业入驻,未来将有约40000名精英在此发展。以此行生的大量商务消费需求,将促进商街多种业态繁荣;项目眦邻的伊甸园占地400亩,拥有广阔的市民开放空间和众多娱乐项目,2020年开放后年吸引游客预计以百万计,为本案商铺预设超大未来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