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亚洲经济圈协会成员在中国考察。孙忠一摄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孙忠一)从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飞到上海需要10小时,用差不多的时间,也可以到达河内、曼谷、香港、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大都市。
“从交通技术的角度,这些东南亚新兴市场对我们就像在家门口一样。”德国亚洲经济圈协会副主席拉尔夫·温特曼特尔(Ralph Wintermantel)说,21世纪将属于亚洲,许多亚洲国家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德国企业必须依靠更智能化的服务来谋生。
越来越多德国企业和机构关注亚洲经济的发展。在众多亚洲国家中,中国是多数德国企业和机构最感兴趣的国家。
中德关系:新内涵不断注入
中国与德国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也都是世界出口和制造业大国。2018年是中德建交46周年。2017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超1800亿美元,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连续两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46年来中德关系基础坚实,并且不断注入新内涵。”中国原驻法兰克福、慕尼黑总领馆副总领事王锡廷说。
在他看来,这主要得益于四个因素:一是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对方的文化;二是两国经贸互补性强,德国需要中国的广阔市场,中国发展也需要借鉴德国的经验、技术和设备;三是两国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在维护世界和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有共同立场,相互借重;四是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成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
王锡廷认为,两国关系无论是在携手解决国际问题、还是经贸合作方面,都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兴趣极大
良好的两国关系,为中德两国企业合作提供了更多可期的未来。
德国亚洲经济圈协会2018年5月初组织了20余位德国企业家赴昆山、上海和泰州等地实地考察。这些德国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普遍表示出对中国市场与合作的极大兴趣。
Hey-Capital有限责任公司全权代表海德曼(Heydemann)上一次来到上海还是25年前,“不可相信,一个国家在25年中可以发展到这个程度。”他坚信,中国仍然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IBS汽车智能自动化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米莎·赛西拉(Mischa Saisila)第一次到访中国,他希望在汽车制造领域选择投资项目。他认为,走访的各种园区规划得非常好,相关信息也比较完善。“我们需要更多技术与产业知识的交流。如何让信息的门打开,这不仅是对德中两国很重要,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合作密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国
“在亚洲做生意,从来都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次马拉松。”在温特曼特尔看来,投资规模、文化差异等方面都是需要花时间解决的问题。
德国亚洲经济圈协会中国区主席赵越超说,中国固有独立的发展轨迹与德国和欧洲文化发展不同,克服文化障碍是进入这些利润丰厚市场的一张门票。
王锡廷则建议德国企业家们多花些时间认真研究不同国情和政策,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国,“不要以固有的思维方式、更不要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和看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