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 本站公告 > 正文

世界博物馆日如约而至!“寓教于乐” 让博物馆不再“高冷”!

2018-05-18 14:05 责任编辑:夏巧怡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2018年5月18日,我们将迎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每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都会在5月18日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

最近几年,得益于“故宫淘宝”的走红,冷冰冰的博物馆让普通民众找到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博物馆作为植根现在、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也“走下神坛”,纷纷面向孩子推出了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

“传统汉服秀”“经典诵读”“国学礼仪课堂”等趣味性的活动,让孩子能在欢乐的游戏中,近距离感受馆藏文化的奥秘,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历史,接受知识熏陶与文化启蒙。

image.png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在国内的广泛传播,早期教育中的“寓教于乐”理念风靡一时,国内教育也在积极尝试转变,诸如博物馆开放日等寓教于乐活动也愈加丰富多样,但是因为中国教育中的说教模式根深蒂固,“寓教于乐”仍缺乏基础,因此许多所谓的“寓教于乐”,往往徒具其表,或直接走了样。

至于“寓教于乐”究竟该怎么展开呢?这应该从“寓教于乐”的成功者??英式早教上来研究讨论。

首先,应该让“教”回归到本质上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有求知欲、有创新能力、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从家长角度来说,家长首先应该改变教育中的“输赢”观念。

image.png

当我们在与“别人的孩子”比拼背了多少诗、认了多少字的时候,英国的孩子并没有着急识字、背诗:他们一会儿在马场,一会儿在球场,一会儿在树林,一会儿在海滩,释放着自己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与同龄的中国孩子做对比,也许字识得不够多,数算得不够对,但是他们主动研究,自主探索的心理倾向一定更强。

如果家长都执着于让孩子三岁能文、五岁能武,寓教于乐是难以有生存的基础的。

从幼儿园或早教机构来看,教育就要克制对“结果”的执念。

image.png 

早期教育不是让孩子趴在桌子上认字、识数,而是对情商、社交、体能、创造力等潜力的挖掘和开发。前者是能量化的教育结果,而后者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

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的课程是符合EYFS标准的科学课程体系,她没有执着向家长展示能教孩子识多少字、背多少诗,而是践行了“smile”早教哲学,让孩子们在“世界小公民”的课堂上,通过“游戏”的形式,品尝世界各国的美食、体验各个民族的节日,让孩子在游戏中领略了世界风土人情、人文艺术,长了见识、见了世面,接受了多元文化熏陶。

从可量化的结果来看,这样的课程似乎并没有为“赢在起跑线上”做多少准备,但是如果放眼长远来看,孩子因为见得多,思想变得多维,求知欲变得更强。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健康的身体的人。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家长和教育从业者的意识转变,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将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注:英国天线宝宝早教是由英国BBC出品、与《天线宝宝》一脉相承的纯正英式早教,当前在中国区,由青岛喜乐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全权代理。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夏巧怡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