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上合⑨】青岛:担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18-05-17 19:59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启波澜壮阔的动能转换之旅

青岛:担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城市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GDP突破万亿大关,无疑是青岛城市发展史上极为紧要的一步。2016年,青岛GDP突破万亿元,成为山东首个、中国北方第三个“万亿之城”,2017年,又一举突破1.1万亿元。这在青岛城市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

这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升华——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牢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结构更趋合理,内生活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战略为青岛实现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傅学军 摄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实现着人们梦想的同时,拓展着经济发展的“视界”。

海洋科技是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智力支撑。一个多月前,搭载4500米级无人无缆“海龙三号”潜水器的“大洋一号”从青岛起航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此次海试及试验性应用将进一步夯实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技术基础,提升我国国际海域资源勘查水平,助推深海科学研究发展。”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建设活力青岛,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创新是全方位的,不是哪一个方面、哪一个领域、哪一个部门的创新。青岛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导,以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文化创新、金融创新为重点的一揽子创新行动。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一大批“国字号”试点、试验、示范项目纷纷花落青岛,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城市、国家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全国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些项目不仅给青岛带来了“金字招牌”的荣耀、政策惠顾的优势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更显示出青岛积极承担国家层面先行先试创新使命的实力与担当,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强大后劲。

毫无疑问,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青岛着力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和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青岛,无论是“老字号”企业还是“新生代”企业,无不将创新置于首位,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穿新鞋、走新路”。

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转方式调结构。万亿之城的背后是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也是万亿之城的根基。经济结构优不优,关键是看实体经济强不强,特别是制造业强不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青岛已构建起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成就了青岛制造业名城和品牌之都的闪耀光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使青岛制造业在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先行一步,呈现服务化、蓝色化、国际化、智能化、集群化五大升级发展趋势,实体经济的本钱越来越厚实,经济转型发展的根基越来越牢固。

优化资源配置,必须调整产业布局。青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老城区企业“大迁徙”。这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移,而是一场旨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功能的自我变革。辗转腾挪间实现凤凰涅槃。截至去年底,青岛129户规划内搬迁企业中,已关停的搬迁企业达125户。经此一役,青岛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焕发生机,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4:41.2:55.4,服务业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贡献率为59%,超过工业、建筑业等其他行业之和。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青岛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出口结构也持续向好。

投资是万亿之城的有力推手。青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年以千亿级的增量进阶。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777.1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达22.5%,高技术投资增长15.5%,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01个,完成投资1984亿元,增长29%。投资量质齐升,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消费肩负着拉动经济增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双重责任。青岛实施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境电商服务试点,积极扩内需、促消费。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41.0亿元,消费需求不断得到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得到提升。

对于一个因海而生、因贸而兴的城市来讲,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无需赘述。无论国际环境如何风云诡谲,青岛始终一门心思做好自己。青岛着力推进现代国际贸易运行新体系新机制建设,在巩固传统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推动货物出口稳定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外贸货物出口总额3031.8亿元,增长7.5%。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41.3亿元,增速高达101.1%。

动能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蓄积

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既有的路径依赖,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为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青岛展开了一场壮阔的“制造业变革”——在国内率先实施“互联网+”战略,依托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等优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打造青岛经济升级版。

拥抱互联网,青岛企业当仁不让。以海尔、海信、酷特智能、赛轮金宇、双星等一批先锋企业为先导,青岛制造围绕互联网工业的智能制造这一关键环节,展开了转型升级的全面探索。越来越多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

在青岛,智能制造已经蔚然成风。海尔的互联工厂、双星的工业4.0生态圈、青啤的流程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中车青岛四方股份的设计装配与试验验证仿真一体化平台,青特、德盛机械的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赛轮金宇、森麒麟的轮胎智能工厂,特来电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服务……短短几年间,“互联网+”战略为青岛制造注入互联网基因、厚植下互联网思维,让创新源泉不断喷涌,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生水起,让青岛制造加速迈向青岛智造、青岛创造,为青岛激活传统产业、抢占新兴业态制高点找到了最佳路径,为实体经济新一轮振兴打下了深厚根基。

眼下,一场更为波澜壮阔的新旧动能转换旅程业已开启。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青岛被明确定位为引领试验区建设的“三核”之一,被赋予“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的国家使命。这一“大事件”开启了青岛新的发展机遇期,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4月20日,青岛宣布设立30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政府出资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此举无疑将成为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面前,青岛正积极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努力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当好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