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电子学校建于1970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在青岛教育蓬勃发展的大态势下,青岛电子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一直走在改革创新、引领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前沿。
近年来,学校密切联系区域经济,精准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动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起立体、开放、融通的中职教育体系,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确定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学校理性审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点。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成为优质学校的首要条件。青岛电子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挖掘历史上优秀教育思想,结合社会发展时代要求,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学校不断改革发展。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从社会发展来看,中职教育为大批学习成绩中下的初中生提供学习机会,为社会的稳定创造条件;同时对那些相对贫困的家庭来说,让孩子早日就业是最现实的选择。中职生大多由于初中学业失败被迫选择中职教育,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要把这批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国家赋予的使命和社会给予的期望,是学校一直在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他提出,职业教育应该“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增进国家及世界生产力之准备”。这些教育理念和思想给学校办学很大启发,结合青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了一种共识:一个成功的中职毕业生能使一个家庭幸福,一群优秀的中职毕业生能够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发展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并鲜明提出了“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全面致力于打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中职学校,为学生立业成才奠定坚实的根基,铺就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
二、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中职生多是中考落榜被迫选择职校,他们在心理方面和实际能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青岛电子学校在“成就一个学生”方面深入探索、实践,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追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学校优化育人模式,提出“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掌握一项技能,为学生奠定立业之本。在技能培养方面,学校加强专业建设,打造4个市级骨干专业和2个省级品牌专业,每个专业开发建设技能核心课程,形成了“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师生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每学期两次进行技能抽测,检测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技能梯队,参加学校各类技能比武;每个专业都有技能兴趣小组,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评的良好局面。“炼技能专长,成行家里手”成为每位学生的奋斗目标。2015年,学校有13个项目在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囊括青岛市该类专业项目的全部第一名。近年来,有72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得8金、23银、9铜的优异成绩,在2016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物联网项目获得该赛项金奖第一名。
发展一项特长,为学生铺平立人之路。以“蓝色之韵”社团集群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承载学生个性特长、突出专业特色的社团46个,涵盖了专业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类等,成为青岛职教德育社团工作的典范,团中央领导亲临学校调研并听取学校社团工作的汇报。2014年以来,学校两名学生成为山东省学联副主席,学校两度成为山东省学联副主席成员单位;2015年代廷江同学作为全国学联第26届主席团成员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学联大会,并在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发言。学校还定期举办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校运会、校技能大赛、毕业典礼、校园十星评选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培养一项兴趣,为学生开启创造之源。学校把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开展“三创”教育有机结合,成立了“互联网+众创空间”主题创客中心,下设3D工作坊、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梦想孵化基地、航拍器服务中心等九个创客分中心,并通过成立“青春小E”学生工作室、开展职教义工进社区等活动,创设“创客”实践机会。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中,学校参展的飞行器和机器人两项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2017年参加NOC大赛11名学生全部获奖。在“1+1+1育人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平台和出彩的机会。
学生的成长成才让家庭倍感幸福。2016级5班“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班的学生马文轩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暑期参加“现代学徒制”实践活动后的变化,感慨道:“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融入社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多赚钱并且生活幸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恰好与家长的愿望不谋而合。”他向学校反馈说:孩子经过一个月的跟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校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能直接应用,一些还没学到的技术和商业化软件也通过师傅的操作看到了效果。家长禁不住高兴地说:“这简直是太好了!昨天还是孩子,今天就时不时带出‘公司、客户、产品’等词儿,俨然一位正式员工。”看到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三、践行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不只是关注眼前就业岗位需要,而更应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弥足珍贵。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次,我们做活、做优创新教育,扩大视野、开放资源,谋求创新教育的更大成效。
1.创客教育,培养创新素养
学校设立创客中心,积极深入探索,实现跨专业跨平台的创客教育工作。成立电商校内实习公司,对学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进行大类贯通,通过与优客、禾谷、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在课程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基地、技能实训、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实现校企的“抱团”发展,也为在校学生的校园创业提供实践机会。如“智慧电子”创客中心,学校在创客教育设备配备上突破专业特点,配足集电子类、计算机类和最新的3D等新技术设备,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给予了发挥空间实现“专业融合”。学校“众创空间”下的电商店铺顺利开张,销售的产品是学校3D工作坊等创客中心制作的产品,实现了“平台融合”。将创客学生的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创新创意与技能大赛项目训练相结合实现“任务融合”。
创客教育培养了学生创新素养,拓宽了学生成才渠道、孵化了创业梦想。青岛电子学校的创客教育为全国中职学校的创新教育积累了先行经验。
2.搭建平台,培养社会担当
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学校,必须着眼于服务社会;一个有前途的中职毕业生,必须有意识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化。学校着眼于学生切实需要,将“三创”教育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学校服务社会搭建平台,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
学校整合专业资源和创客资源,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注重服务广大青岛市中小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学校成功组织了五次以“电子创客,出彩人生”为主题的职业体验活动。2016年7月10日,学校创客中心参与建立的“青岛市中小学生创客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其中学校的“智慧电子工坊”“新能源应用工坊”“电子学校柴火工坊”“数字媒体工坊”等四个创客工坊精彩亮相并成功入驻;学校与启迪万博、青岛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合作签约,实现服务社会,强强联合。
3.开放办学,拓宽国际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借鉴和吸收他国优秀教育经验和资源,并传播本国优秀文化,以此来增进国际间认同和理解。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地区的龙头城市和国家沿海开放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与国际紧密接轨,需要一大批符合国际标准、具备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沟通能力、熟悉掌握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线劳动者。学校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空间,探索引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先后开办了“3+4”中加国际本科班和“3+3+2”中日硕士班,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计划在尼泊尔建立青岛电子学校分校。
四、立足区域经济,服务整个社会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坚持贴近产业,主动对接企业,学校从社会需要出发,在专业设置、办学层次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更新专业设置,贴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青岛城市定位从“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围绕这一定位,青岛确立了“三中心一基地”的发展宗旨。2017年4月,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要深入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对青岛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服务和对接经济发展,青岛电子学校在已有的电子、电气、计算机三大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新专业、新项目,先后开发创建3D打印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机器人等新专业;学校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突出专业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准备打造智能化实训实验室、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模拟赛场训练室、学生个性化发展中心以及国际综合教学部,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使“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得以落实。
2.丰富办学层次,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体系不完善、吸引力较弱仍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要同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技能与学历层次的多样化需求,突破中高职发展瓶颈,打破职业教育发展天花板,学校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顺畅而且有效的衔接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质量和整个经济活动领域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效益性。学校积极统筹资源,通过内引外联,搭建起了3+3+2中日硕士、3+4本科分段贯通培养、3+4中加国际合作培养、五年制贯通、“三二”连读大专、普职融通、职业中专、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八个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密切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共赢之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密切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的质量,同时促进学生就业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储备和实施人才战略,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和风险,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利益和实惠。
作为青岛电子信息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学校密切与集团中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共赢之道。校企双方在专业设置、培养标准、课程开发、技术服务、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服务等方面全面合作,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包括山东省机器人协会等7个协会、10所职业学校和软控集团等80余家企业组成的校企一体化深度合作共同体。几年来,学校先后与青岛高新区、青岛软件园、青岛特种设备协会、青岛网络电视台等签订了有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协议;学校与岛城知名企业海信集团、北斗导航应用配套企业华世基集团开展的订单班进出口两旺。同时积极探索办校入企,试行现代学徒制。目前,学校校企共同育人、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真正做到了既服务社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又实现了优质对口就业,成就了学生。。
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积极践行“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理念,勇立潮头,砥砺探索,高技能创新复合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贡献度日益提高,学校办学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飞速提高。近年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8金25银10铜的优异成绩,2017年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四个一等奖。毕业生供不应求,对口就业率达100%。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青岛LG、海尔、海信等公司一些重要部门经理和技术骨干,工作出色。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等近200项荣誉。连续三年局属学校考核优秀,其中连续两年蝉联职教组第一。原青岛市委书记李群,青岛市市长孟凡利,青岛市委常委、青岛市高校工委副书记、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先后到校视察,对学校“立业立人铺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5月7日,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立德树人、在创新时代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欣然以“德技并修”对学校工作表示了高度肯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校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青岛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