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综合类> > 正文

“我们长大了” 672名地震孤困孩子十年后将再聚首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fulei 2018-05-04 11:04:37 字号:A- A+

原标题:“我们长大了”672名安康家园地震孤困孩子十年后将再聚首

胡园长与孩子们一起唱歌

成都双流,安康家园的一方小院里,花开正盛。世事变迁,对这个为了“5·12”汶川大地震震区孤困儿童而诞生的家园而言,时间的力量,举重若轻。

曾经,这里聚集672个震区的孩子,入园时,他们最大的19岁,最小的仅4岁。地震前,他们有的是小镇富裕人家的孩子,有的是光脚奔跑在田埂上的“淘气蛋”,还有的已经开始分担家务,照顾弟妹。

地震后,他们的命运,交汇在安康家园。彼时,对这群失去亲人,或本就无依的孩子而言,向前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新家,他们有了“安康妈妈”“安康爸爸”,有了肝胆相照的姐妹兄弟。生活归于平静,带着或深或浅的伤痕,他们读书、升学、离开,成为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大人”。

3月惊蛰,春和景明,一封呼唤相聚的邀请函,再次将这672名孩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在邀请函中,那些被照片定格的瞬间在呼唤:孩子们回家看看吧。

“爸爸”的呼唤

“今年5月9日回家,孩子们”

对于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而言,从邀请函发出去的那天开始,期盼——就成为他最近生活的关键词,“想娃儿些都回来。”

这是4月的一个午后,坐在阳光明媚的小院里,胡源忠声音洪亮,笑声爽朗。从部队转业前,他曾任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擒敌术教练,也曾执教女子特警队多年。在安康家园的孩子手机里,他是“胡爸爸”、“胡园长叔叔”,是安康家园的大家长。

“我是2009年7月来的这里,一直待到现在。”如今,胡源忠能清楚回忆起这里的每一个节点和故事。

十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倡议下,由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资,专为四川震区孤困儿童建设的安康家园在日照市诞生。到2008年5月底,安康家园共接收震区孤困儿童712名。第一年,他们大多数在日照安康家园学习生活。

2009年,双流新建的安康家园落成,生活在日照安康家园的学生全部被转移到双流。到当年7月30日,除高中已毕业或已找到父母的孩子外,双流安康家园共接收灾区余下孤困儿童672名。

在这里,孩子们被分别安置在各个小学、中学读书,而安康家园,就是他们在成都的家。

目前安康家园还剩48名孤困儿童,部分孩子合影

时间向前,孩子们在长大。如今的安康家园,大多数时候都是静默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目前只余48名孤困儿童,其中最小的已是初中生,还有20名普高学生和23名职高学生。

“今年是地震后十年,我们这些安康人,想这些孩子们。”在胡源忠建立的微信群里,有越来越多的安康家园孩子加入,“今年5月9日回家,孩子们!”这位“胡园长爸爸”,一遍遍邀请着。

一张大合照

这是672名地震孤困孩子的家

初到安康家园的人,如果要为一件事感到触动的话,那就是笑容。

在这里,孩子们的合照被放大到一面墙那么大,照片中,有换牙的男生俏皮地遮住脸,也有女孩面对着镜头大方比“V”,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今年24岁的顺欢离开安康家园4年了,她喜欢亮色,笑起来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缝。

胡园长发信息邀请孩子们回家园

顺欢是当年被送到日照安康家园的孩子之一,“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但完全没心情关注周围风景,不想说话。”

顺欢的笑容,是被安康妈妈和小伙伴一起找回来的。

在日照,她一下飞机便被安康妈妈任玲玲一把抱住,这个性格温和的妈妈,每天陪着顺欢,给她讲山东的各种风俗故事。同屋的小伙伴,记忆中的董姐姐,也会在她噩梦惊醒后,一遍遍告诉她“没事,没事,要坚强。”

去日照的孩子中,当时才10岁的张森在安康家园度过了自己的11岁生日,地震中失去母亲和继父后,这个经常贪玩不做作业的“淘气蛋”一夜长大。照顾他的安康妈妈张涛,个性和他亲生妈妈相似,会监督他做作业,也会在他生病时,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

放学回家孩子的手受伤了,“刘玉妈妈”给孩子检查伤情。

给孩子们一个家——回到成都双流安康家园后,这里有具备教育、心理、护理经验或文体特长的“安康妈妈”88人,专职负责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顺欢记得,回到成都后,自己的安康妈妈吴水仙是个不折不扣的“虎妈”,每天都会坐在孩子们的寝室门口,一边打毛线,一边监督他们做作业,“还会时不时过来检查下,确认我们没有开小差。”

在安康孩子心中,最珍贵的遇见还有身边一起长大的伙伴。相似的经历和相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更能理解、体谅对方。和顺欢同寝的汪琳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霸,2014年她考上厦门大学,现在已经被保研。“老汪那时会把她的笔记全部摊开,然后给我们讲功课。”

我们长大了

孩子们都成了幸福的普通人

到今天,园长胡源忠最自豪的事,就是安康家园出去的孩子,没有一个干了违法乱纪的事,都成了幸福的普通人。

“胡园长叔叔说的,挣多少钱不重要,当多大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坚守社会秩序,还有道德底线。”张森记得这些成长过程中一遍遍重复的嘱托,其他的孩子,也都铭记于心。

十年间,安康家园已先后有624名孩子高中毕业,其中282人考上大学、342人职高毕业或就业或参军,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有用人才。

孩子们都成了幸福的普通人

“在或浅或深的伤痕上,开出成长的花。”——胡源忠十年来的最大愿望,似乎已经实现。

2012年,北大六院的心理专家再次应邀来到安康家园,第六次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心理状况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经历天灾人逝双重惊骇的灾区孤困儿童,在安康家园生活学习2—4年后,他们的心理康复创造了在短时间内心理障碍总检率、儿童PTSD患病率和儿童重症抑郁患病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佳绩,达到普通人群的百分比,创造了康复的奇迹。

奇迹创造的背后,是日夜分秒的努力。

安康妈妈李书曼从开园之初就在这里工作,对她而言,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很敏感。于是,在和其他安康妈妈一起商量后,她们觉得不能把这群孩子当成脆弱的水晶花,而要“一般化”对待。

安康家园孩子们的寝室墙壁上写满了各种励志的话。

没有刻意逃避话题,安康家园每年都会对孩子进行地震知识普及、灾难逃生教育。在学校,老师们会对安康班的学生更加关心,但在学业和品德教育上,绝不放松。

“在安康家园的几年,帮我塑造了正确的三观和强大的内心。”张森没有主动对别人说起过自己在地震中的经历,因为他觉得没必要,“伤疤结疤的地方最坚强,但是也没必要总是拿出来看。”

如今,在安康家园的墙上,贴着孩子们十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那是他们成长的足迹——他们都在结疤的地方,开出了成长的花。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