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月月有,4月特别多。刚过去的4月,也是谣言四起的一个月,其中还有很多影响十分广泛的谣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谣言你中招了几个!
1、香港大学新药可清除艾滋病?
就在五一节前两天,国内媒体转发消息称香港大学宣布新药可清除艾滋病。这让不少网友以为终于有了一款可以治疗艾滋病的神药。然而事实真相是这样吗?
其实,这则“谣言”是由媒体不严谨的标题导致误读引起的。事实的真相是,香港大学的这款抗体,尽管充满潜力,但它还在动物模型阶段,尚未在人体内进行验证;而且在小鼠体内获得成功之后,通常也还需要在猴子等灵长动物体内验证其效果,再推进到人体。
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也深知这一点。在论文的摘要里,他们提到:“这些结果验证了BiIA-SG的开发潜力,它有望成为一款生物医学手段,来预防和治疗HIV-1感染。”然而,不幸的是,这些严谨的描述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下,就变成了一款能根治人类HIV感染的神药。
2、美国癌症疫苗彻底根治率达97%?
4月我们还曾被“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彻底根治率达97%!“的文章刷屏,于是网友各种求鉴定: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疫苗?什么时候能用到人身上?能治疗什么癌症?
然而,这也是一个因标题党而导致的误解。本来的研究的原文意思是“癌症疫苗在动物模型身上效果挺好,几十只小老鼠身上的一点点小肿瘤消失了”。然而被媒体传播之后就成了:“彻底根治率达97%”。
而要说到这种疫苗到底靠不靠谱,专家表示,这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从科学研究上看,它挺靠谱的,而从临床应用上看,它还差得很远。
发表论文的罗纳德·列维(Ronald Levy)教授
3、科学家发现新器官?
4月初,以“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为主题的众多报道疯传与网络,很多人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新器官”到底是什么,长啥样。然而这次的所谓“重大发现”只不过又是新的一场由报道偏差引发的“重大误会”。
首先,科学家们并非“发现新器官”,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内窥镜检测法,观察了一些已存在的组织结构。以往人们观察这些组织时需要先采样,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和染色,制作成组织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处理过程破坏了间质的原有结构,导致间质由于失水而变得“干瘪皱缩”。而激光共聚焦显微内窥镜可以直接对人体组织进行实时观测,不会破坏组织形态,由此间质原本充满流动液体的结构终于被完整地呈现在屏幕上。也就是说,正确的理解并非是“发现新器官”,而是“看清了间质”。
4、空心西红柿是打了激素?
最近,网上有流传“空心西红柿是因为打了激素”的说法,一时间又让本来就谈激素色变的消费者们变得人心惶惶。那么,空心的西红柿真的是打激素导致的?
专家认为,西红柿空心的原因有很多,跟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人们俗称的植物激素)没有太大关系。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番茄灵)的确能促进西红柿果实的坐果和果实膨大,如果使用浓度过高的话,可能会导致其空心。但这并不是西红柿空心的唯一原因。光照不足、养分供应少、受精不当、外界温度过高、肥水施用不当等都可能会导致空心。而且空心蔬果也并非有害,是可以吃的。
5、给孩子喝活蝌蚪强身健体?
同样在4月初,一则“家长让孩子喝活蝌蚪”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家长称喝活蝌蚪可以强身健体。
喝活蝌蚪的做法自古有之,但这个所谓的偏方实则有很大的隐患。蝌蚪体内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误食后,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在乳房、眼睑、胸腹等易发部位,可见到有如雀蛋、鸽蛋大小的移动肿块。
6、星巴克咖啡致癌?
4月,“星巴克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的说法也甚嚣尘上,然而真相是——虽然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其对人类只是具有潜在致癌性,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才可能产生致癌的风险。
而且丙烯酰胺在日常饮食中非常常见,咖啡根本不是主要来源。我们常吃的油条、麻花、饼干、面包、薯条、烤鸡翅、烤肠等中都含有丙烯酰胺。
7、草莓是最脏水果?
关注我们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草莓是最脏蔬果”是怎么回事了,知力君第一时间就辟谣过。
大家其实不用恐慌,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对上市的水果、蔬菜都规定了农残最低标准,只要在标准范围内,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