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暨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扩大)会议26日召开。会上,青岛市确定2018年为全市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提出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全力打造审批服务事项环节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围绕为企业群众提供最大程度便利,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全部做到“最多跑一次”。
加快实现“一窗受理”服务,同时在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实行“全链条”办理,实现“一站式办结”。
将房屋预售、预测绘、水电气暖等行政审批及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并切实授权办理到位,实现在大厅“一站式”办理。
市级人社、公安(车管和出入境业务)、国土、公积金5个专业分大厅全部实现与市政务服务大厅互联互通,纳入审批系统监管,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
今年12月底前,实现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一单清、全覆盖。其中,与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700多项依申请的公共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二是努力实现“零跑腿”。
凡公布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一律实施网上办理。加大网上审批力度,推进一网通办,政务网络上下左右联通、线上线下融合,努力提高“零跑腿”办件比例。
市信息资源统一数据库扩大规模、充分利用,尽快健全完善证照库,办事必须提供的证照多用信息比对共享实现,更多实现“一证办”或“无证办”。
11月底前,市直各相关部门按照“以网办为原则、不网办为例外”的要求,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实现全部政务服务网上运行。
审核事项清单,统一办理标准,在9月底前完成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政务服务APP整合,12月底前规划布局覆盖全市的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系统,指导各区市同步在基层镇(街)和村(居)布设自助办理机,实现4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
三是办理时限全国最短。
各区市各部门对标国内先进城市,进一步压缩现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提高办理效率,实现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同时,做好动态跟踪管理,捕捉先进,及时对标,立改立行。
“3540”改革承诺,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办结,6月底前市和区市全部兑现。
全面落实容缺预审查、评估评审前置、全程代办帮办等制度,实现产业类招商引资项目最快14个工作日内办结。
利用好中介服务超市,规范建设项目涉及的中介机构评审等行为,明确其办理时限等要求。
整合现有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图职能,实施综合审查,从而进一步缩短审查时限、提高审查效率。
四是继续下放权力。
总的原则是,凡市场能有效调节、上级未列为审批的事项一律取消;凡其他副省级城市已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凡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基层管理更方便,基层愿意要的“真金白银”事项一律下放。
加大向开发区、功能区等精准放权力度,既要确保承接部门“管得好”,同时要确保按要求“放到位”。
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积极支持平度改革试点,采用赋权专用章的方式向平度市赋权。
着眼解决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抓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
五是监管不失职、不渎职。
转变监管方式,除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外,其他对企业的检查全部通过全市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
创新监管体制,积极探索机构设置一体化、指挥体系扁平化,将原来与日常监管相配套的监管体制调整为与实施“双随机”监管相配套的科学高效的现代监管体制。
提高监管效能,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综合考核,积极开展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合作,发挥信用监管的作用。
六是真服务、服真务。
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全市政务服务清单,针对如何更好为下级和基层服务、如何更好为企业和居民、游客服务,逐一梳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事项并告知于公众,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七是一键受理、便捷投诉。
市政府决定依托政务服务热线,设立12345全市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政务服务电话及微信公众号(青岛12345),受理企业和群众咨询和投诉举报。
纪委监委及时跟进查处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