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青岛搭建首个海洋经济信用链 35家企业先行试点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周建亮 责任编辑:于星月 2018-04-04 09:00:00 字号:A- A+

始于2017年年初的信用体系建设,正在让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盟(简称海团联)走红全国。这个全国海洋领域第一家全面实施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业组织,由青岛船东协会、青岛市邮轮游艇协会、青岛市航运服务业协会、青岛船长协会等4个市级协会发起成立,涵盖了人才、载体、服务、旅游等航运业完整的上下游链条。

此举初心何在?联盟主席、青岛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均耀说,跟其他行业相比,海洋领域的产业链条长,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大、违约风险高。多年以前,有违规企业采用低于正常合理水平运价的方式招揽货源,致使中日航线上多次出现运价为负的反常情况,由此带来的信用戕害让航运界至今仍记忆犹新。基于此,一年来,海团联相继完成了制度体系、评价标准、信息平台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搭建起全国首个海洋经济信用链。“这一做法突破了以往单个行业协会的限制,有助于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可以更好推动领域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开展信用联合奖惩。”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认为,海团联的创新探索为我市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树起了标杆,有助于筑牢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的信用基石。

一个平台:览2000家企业信用状况

通过梳理海洋领域信用体系中的痛点,结合青岛实际情况,海团联制定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从加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用标准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加强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综合评估工作等六个方面入手,在构建海洋领域信用体系的“青岛标准”方面先行先试。

一年来,海团联的“朋友圈”逐步扩大,成员单位由成立初期的4家增至6家(新增船舶供应与航修行业协会、钓鱼协会),涉及的机构和企业由1400多家增至2000家,不久前还与山东海员工会签署了合作协议。

面向社会的统一行业信用信息平台——海洋经济信用平台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进行信用信息归集,预计上半年完成。届时,这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整合行业现有各类信用信息,并向社会公开船舶、船公司、船长的分类分级信息,为货主、代理、船公司、港航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查询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业内企业进行动态实时监督。

信用标准体系建设开花结果。海团联与国内专业从事企业信用评级、征信等业务的信用管理公司——北京信构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海洋经济发展智库。去年年底,海洋经济领域首批12个子行业企业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批主体信用评价规范和标准涉及船东企业、船舶管理企业、涉外劳务派遣企业、船长、船舶代理企业、无船承运企业、货运代理企业、海上保险企业、游艇企业以及场站、仓储、运输企业,报关、报验企业,船舶物料供应企业等领域。这些评价标准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实施。

什么样的标准最契合实际?企业最有发言权。在首批行业企业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的制定单位最大化考虑了行业诚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愿景,并吸纳了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最终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山东省海丰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签约船员近1000人,在职船长近70人。在由青岛船长协会与马民船长等联合制定的信用船长评价规范标准制定过程中,该公司安全总监徐拥军多次参与该规范的修改。“船长是船上的核心,通过对船长执业情况的执业评价,可以对整个船员队伍的诚信建设起到以点带面、提纲挈领的作用,推动船员队伍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有着10多年船长经历的“船老大”,徐拥军认为,船长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对规范企业经营和船长职业正规化意义重大。从实际情况看,船长任期内船舶经历的检查滞留情况,企业比较关注,是可以直接反映船长管理船舶情况的重要指标。在讨论具体条款修改时,他建议将检查滞留和无滞留选项加到了考核标准。同时建议适当加大对公司隐瞒不报船舶重大隐患和事故等重大诚信缺失行为的权重比。

35家企业先行试点:期待得享信用红利

企业是实施信用评价的主体。此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得到了海团联企业积极响应,共有35家企业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单位。

参与试点的企业很看好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景,希望通过参与试点,体验到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航运市场上鱼龙混杂,很多企业在选择伙伴时往往“无所选择”。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后,可以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让合作伙伴实现“有所选择”,让市场评价机制真正地发挥作用。

落户青岛以来,专注于矿产、粮食、能源等大宗物资海洋运输的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迅速,目前航线已遍及全球主要港口,干散货船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这家企业将按照《船东企业主体信用评价规范》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涛表示,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诚信立企的理念,在行业中积累了深厚的市场信誉。下一步将对照规范,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质量、环境、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公共信用等方面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努力争创海洋运输领域首批符合该评价规范的信用体系建设单位。

当然,企业更希望通过试点享受到更多推动发展的信用红利。徐涛坦言,融资事关企业发展命脉,如果能在融资方面获得更多金融支持就更好了。对纳入信用体系平台的“红”榜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否在授信融资时给予倾斜?比如,优先给予免担保贷款、办理授信贷款及其他金融相关业务时能否简化审批手续、提供绿色通道等等,都是企业比较关注的。

提速“最后一公里”:让信用信息真正“用起来”

放眼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在全面加速协同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信用建设已步入深耕细作阶段,全社会的诚信环境不断厚植。从青岛来看,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在全球坐标中,青岛正在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在王均耀看来,信用体系建设的外部有利环境和城市内在的志向追求,都为青岛海洋经济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海团联的盟约单位外延还要逐步扩大。”他说,今年,将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努力扩容联盟单位,延伸到海洋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力争实现对海洋产业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等所有涉海单位的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海团联的标准体系构建将有更大作为,力争做到海洋经济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全覆盖、无盲点,推动青岛海洋经济各子行业的信用评价标准争创为中国海洋经济信用评价标准。让人振奋的是,目前,这已经引起中国船东协会的注意,对方有意将青岛制定的信用标准体系在全国层面推广。“如果青岛标准上升至国家标准,将极大提升青岛在整个航运市场界的地位和话语权,助力青岛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王均耀十分兴奋地说。

平台和标准是基础,让信用信息“用起来”才是体系建设中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根据成员单位的信用评价结果,今年上半年,海团联将集中发布一批“红”“黑”企业名单,使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市发改委也表示,将积极推动海洋经济信用平台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速对接,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并探索在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金融部门授信融资、进出口通关支持等方面对“红”榜企业给予便利。

王均耀说,接下来,海团联将强化创新引领,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力争用四到五年的时间,建成符合国际惯例、适应发展要求、体现青岛航运特色、涵盖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盟各个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机制,努力创建成为青岛市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基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周建亮)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