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今年年初,我市高企总数达到2039家,同比增长51.26%,这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据统计,2015年,我市高企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当中排第十;2016年,排名第九;2017年,排名第八。虽然总量暂时没有优势,但一年一个台阶,我市高企的“高成长性”让人欣喜。在诸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载体支撑等科技服务所培育的肥沃土壤滋养下,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勇于突破、锐意进取、矢志求新,一步步实现了“小升规”“企成高”,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生力量。
小企业靠“绝招”占领市场
在青岛,有一家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企业“大快搜索”,避开百度、谷歌这种面向C端(用户)的巨头市场,在B端(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供应商”之一。据了解,“大快搜索”的快速检索工具,从100亿条数据中按照条件检索6000万次,用时仅1秒钟。而且,据权威机构测评,“大快搜索”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软件HanLP分词速度全球第一,分词准确率全球第三。去年10月,HanLP在全球最大开源社区Github用户量首次超过斯坦福大学的CoreNLP,成为全球开发人员用户量第一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从2015年注册成立,到2017年被认定为高企,“大快搜索”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其快速成长的秘诀,一方面是抢占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先机,另一方面也源于企业坚持不懈地创新投入。正如企业创始人薛铮所说:“作为初创企业,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砸市场,因此选择靠技术创新取胜,努力成为技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市科技局局长姜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长期以来,海尔、海信、青啤等青岛知名大企业在全国领跑,但中小型企业却相对薄弱。因此我市着力让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更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高企,即使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有“一招鲜”,能够成为行业里的领军企业。
位于李沧区托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青岛喵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有“一招鲜”的高企。多年前,孵化器运营单位托普教育培训机构承担了城阳区、李沧区的老年人居家托养业务,发现了智慧养老的商机。“当时,我们到全国各地寻找具有定位、应急报警等功能的可穿戴产品,但没有合适的,于是决定自己做。”总经理贾登高说,2012年,喵星科技注册成立,致力于智能穿戴产品研发生产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我们每年都有四五百万元的研发投入,去年研发投入1800万元。”据了解,喵星科技为老年人专属设计的手表式手机可贴身守护老人健康安全,其智慧养老平台独创了安全监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软件平台+硬件产品”因创新走在前列,得到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在全国推广。
巨峰创业大厦在孵企业青岛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凭借“智能印章”的“一招鲜”,成为年产数十万套整机的高企。该公司研发的智能自动盖章机可以锁定公章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位置,并可在云端追溯历史用印数据等,既可防止公章腐败,又能方便基层组织群众申请用章。其一代产品先后在市南、市北、李沧等区市的社区和市直单位推广应用400台,二代产品进入青岛西海岸新区1156个村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级公章”智能化远程监管,并陆续接到了济南、威海、廊坊、承德等地的订单。
全方位培植创新沃土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处处长石德武说,高企的快速成长,实际上是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性成果。
引进院所,弥补了城市创新源头的短板。前不久,市科技局对我市38家已开展实质性运营的高校院所进行调研,数据显示,38家高校院所共创办和培育企业216家,总注册资本48.75亿元,其中大多数由引进院所创办,而且约10%的企业已经成长为高企。从产业领域来看,72.2%的企业集中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仪器仪表、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说明引进院所已逐步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孵化载体,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记者在崂山区巨峰创业大厦采访时看到,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就像个“大管家”,从企业入孵就开始关注企业的成长性,为每家企业提供高企认定政策解读、创新能力培训、研发费用投入指导等多种形式技术指导,一步一步将企业引导进入高企行列。企业发展遇到资金难题,就帮助其融资或者直接进行投资;企业需要知识产权指导,就帮助其对接专业服务机构“一对一指导”。截至目前,巨峰创业大厦4家在孵企业被认定为高企。巨峰科创创业服务部工作人员石涛说,以前很多中小企业只会一门心思搞市场营销,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创新投入上下功夫。“我们的创业服务,就是帮助他们找到最快的提升通道。”
3月初,市科技局对近三年孵化器培育高企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2015—2017年度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共有238家获得高企认定,2016年度和2017年度增速分别为59.5%、92.5%。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了培训、路演、创业导师辅导、投融资咨询等服务,成效逐步凸显,雷神、有住、北洋天青等一批高成长企业从孵化器起步,逐步发展壮大。
政策红利,给企业创新提供了“基肥”和“养料”。国家规定,高企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市出台的高企认定补助细则,对新认定的高企给予30万元奖励,在同类城市当中属于“大手笔”。同时,我市积极推出各类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高企发展提供后援。
位于城阳区的青岛镭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曾在2015年阅兵式上大放光彩,当时反恐突击车上配备的激光炫目器就是镭创的产品,是全球唯一不需要控温的激光器,在—40℃至60℃区间都能正常工作。2015年,镭创需要加大投入研发晶体新材料,资金链短缺,恰逢我市推出全国首创的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模式,镭创提出申请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500万元贷款。贷款到位后,镭创当年产值实现增长率95%。企业有了发展后劲,技术创新也底气十足,如今,他们已在娱乐照明、激光标线仪、生物医疗DNA测序、尖端军事国防等领域全面开花。今年初,镭创参与研发的“低发散角半导体光子晶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因为明显提高了绿光激光的发光效率,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产业集聚亟待突破
我市以高企认定标准为指引,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培育大批企业尽快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增强研发实力,从而改变之前简单粗放的生产模式。
“成为高企,将提升企业的显示度和创新性,无疑也会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高新处焦芩说,拥有高企的“标签”不仅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许多隐性利益,比如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获得申报其他各类型政府专项资金的资格、优先纳入政府采购体系、促进企业异地成交、具备新三板上市的重要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等等,“曾经有企业在高企认定到期、重新认定还没公布的时候去参与竞标,急得不得了。毕竟,高企是个很重要的‘加分项’。”
不过,我市高企成长过程中,也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不少新兴产业集聚度和人才聚合性尚有欠缺。“大快搜索”的核心研发团队实际长期驻扎北京中关村,公司也在北京、杭州和美国休斯敦三地设有分公司以及对应的研发机构。这一方面是企业“走出去”的宏图规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土缺乏大数据相关创新产业的集聚,更缺乏该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迫使企业不得不“借鸡生蛋”。
无独有偶。喵星科技也是专门在深圳设置了一个硬件研发部,近一半的研发人员在深圳。贾登高常年青深两地奔波,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他表示,深圳人才汇聚,而且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经常是上午有个想法,下午就能找到实现的路径。”贾登高举例,喵星科技的手表手机有一项摔倒报警功能,能准确感知各种摔倒情景,包括摔倒过程中被其他物体阻挡等情况,设计起来十分复杂,多亏能在南方“借脑”。
“这些年,青岛对制造业非常重视,对初创企业扶持力度也很大,尤其对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提出了不少激励措施。建议这种扶持能再放大一些,更多关注企业成果转化积极性。”镭创副总经理贾玉昌提出一种观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出发到最终落地,中间工程化的环节投入很大,需要政策的持续关注。此外,产业配套也是关键制约因素。镭创每年需采购约1500万元的机械结构件,货源基本来自南方。为此,镭创于2016年开始运营青岛市激光产业孵化器,打造区域性一流光电产业孵化基地,涵盖从上游激光晶体材料、激光元器件到中游激光模组、激光芯片制造再到下游激光技术应用完备的产业链。自己争当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配套发展,是相当多数新兴产业企业的选择。
创新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我市高企成长有惊喜,有收获,也有许多门槛期待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