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类> > 正文

谱写人民政协事业的新时代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敬东 责任编辑:中石 2018-03-03 22:43:10 字号:A- A+

新时代,新气象,协商民主也踏上了新征程。

“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主政治进行深入阐释。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在过去五年,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协商议政格局完善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引着人民政协前进的方向。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人民政协就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五年来,人民政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协商平台不断创新。“双周协商”作为十二届全国政协一大创新品牌,已广为人知,也深受赞誉。全国政协围绕加强协商民主制定年度协商工作计划,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座谈为方法,使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共举办了76次双周座谈会,每次会议邀请约20人参加,其中中共委员只占30%,来自各民主党派的委员和无党派人士有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每年大概有400名政协委员参与协商,一届5年算下来,绝大多数政协委员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协商内容不断拓展。协商内容由过去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领域,拓展到民主政治、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首次以“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为主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界别协商不断推进。全国政协各专委会有计划地组织界别委员开展专题调研,举行界别协商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定期举办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反映愿望诉求,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五年来,全国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问题,瞄准经济社会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发力,就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精准建言,贡献“政协智慧”,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作出独特贡献。

监督为民彰显智慧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作为近年涌现出来的众多扎根基层、为民履职的政协委员群体中的一员,安徽省政协委员何宗文,2016年3月12日下午应邀全程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作了大会最后一个口头发言,获得了人民大会堂台上台下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4次真诚热烈的掌声。他说:“政协前面有‘人民’二字,政协委员心中更要有‘人民’;政协委员把人民看得有多重,人民也会把政协委员看得有多重。”

从2017年3月底启动到6月初,全国政协围绕“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议题,先后压茬开展了两轮监督性调研活动。在两个多月时间里,由6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带队,组成15个调研组43个调研小组,先后赴15个省区市75个县区,集中开展实地调研。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改善民生”等提法,年年出现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2014年的报告提到“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提到“坚持履职为民,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提到“关注群众期待,努力推进民生改善”;2017年提到“坚持履职为民,致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履职为民”“致力民生”这些主题词,是始终贯穿于十二届全国政协工作全过程的高频词。

五年来,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到《快递条例》的制定,再到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慈善法的诞生,涉及社会法治、公共服务每一部法律出台、条文变动的背后,都含着人民政协情牵社稷、心系民生的情怀。

在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关于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的报告》中强烈呼吁后,国务院很快出台了专门文件,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自此,2000多万残疾人直接受益;在全国政协社法委的推动下,4000多万建筑工人维权困境得以纾解,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引发关注,涉及8000多万残疾人群体生活出行的无障碍设施环境正在改善。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圆桌前建言不止,圆桌外忙碌不断,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田野村寨到高山沟壑,从工厂车间到农户校园,贫困地区总是能看到人民政协在努力,看到政协委员们的身影。

汇聚能量助力发展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这五年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广泛凝聚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在过去五年,委员的脚步奔走在青藏高原上,调研高原特色产业;出现在民族地区,就优化民族地区产业布局、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开展调研议政;行走在城市和乡间,开展城镇化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调研。

他们围绕宗教人才培养、云南边境地区宗教问题等调研议政;他们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座谈会,报送在民族地区建立精准脱贫综合试验区等建议;他们就宗教慈善事业发展等建言献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致力于统一,统一就有希望。人民政协组织以港澳委员为主导的青年社团代表到内地体验式调研,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家发展成就。支持港澳委员关心港澳青少年工作,举办“香港大学生、中学生夏令营”和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活动。

文化是民族血脉相连的纽带。人民政协以河洛文化、黄埔精神、宗教文化、中华传统道德伦理、书画艺术等为纽带,增进两岸民众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在第十四届河洛文化研讨会上,台湾中华产经文教科技交流协会、百名台湾青年等来大陆体验式学习考察,开展在大陆就读台湾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孙中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又一精神纽带。按照中央部署,全国政协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激励中华儿女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都会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是政协委员,却与政协委员一起开会,虽不能提提案,但能够建言献策。他们就是列席会议的海外侨胞代表。2013年39位、2014年35位、2015年38位、2016年39位、2017年39位……列席会议的侨胞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这对心系祖(籍)国的海外侨胞而言,是一生难忘的经历。英国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主席李雪琳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后说,参加两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参会让侨胞们有机会进言、聆听,也有平台分享在国外收获的好经验,“这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对海外侨胞的重视”。

提升能力履职为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形势下如何抓机遇、迎挑战、解问题,考验着政协的履职水平,通过学习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就更显紧迫。

“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指出,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党中央的要求,是十二届全国政协检验自身形象的一面镜子。近五年来,在狠抓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方面,新一届政协进行了一系列亮眼的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过去五年,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精心部署和指导学习工作,形成了常委会学习讲座、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界别学习考察、专题调研、新媒体传播平台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格局。

为了帮助委员们尽快进入“角色”,十二届全国政协首次举办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专题研讨班和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先后举办三期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共有32个界别的878位新任委员参加学习研讨班,占应参加集中学习委员总数的92.8%。

同时,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到地方调研听取住当地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向京外委员和港澳台委员通报工作等机制不断完善;常委会学习讲座组织机制不断加强,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更开放更有实效;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出台,为规范履职提供制度保障。

自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讲座共举行了17场,其中16场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自主持。讲座由各领域的权威担任主讲人,内容从经济到法治,从历史到外交,从转基因到人工智能涉及各个领域,各种知识和见解在学习和交流中碰撞、升华,丰富了常委和委员们的知识储备。

这些讲座和学习,也让委员们受益匪浅。全国政协常委刘晓庄说,在这些学习中他常常能听到一些“大咖”的真知灼见,“这些立论见解很专业”。在一次又一次学习中,刘晓庄对政协委员的使命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树立了“欢快地忙于履职”的委员观。2017年全国两会上,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向全体委员作了一次精彩的大会发言。

(本报记者 俞海萍)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