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一步在工商领域将进一步推行便利化措施,还将加强监管。
将来企业办理执照后,可以先实施备案或者承诺后让企业尽快营业。这些试点的改革,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开。
事中事后的监管也会加强,对于上亿市场主体,不对每一个企业进行年检,但是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办法(“双随机”是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一公开”是公开检查的结果)。
将推进一步便利化措施
随着中国大力实施工商注册等便利化措施,企业等市场主体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下一步工商领域还会有进一步的便利化措施。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透露,过去实施了“证照分离”的改革,可以先拿营业执照,再拿各个审批证件,这与过去需要先审批再拿执照的情况不一样。
考虑到拿了执照后为了更早营业,很多审批可以稍后进行,或者采取其他更方便的措施。
比如上海浦东进行的试点,包括取消事后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企业进行承诺,改成备案制,或者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等方式。
在上海试点的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还没获得行业审批,但是可以很快进入经营状态,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办企业的时间。
工商总局已经部署措施,今年上半年在各地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国家级新区和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类似试点。目前,有100多个地市开展了试点。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开,进一步取消减少拿到营业执照之后的审批,让企业尽快进入经营状态。
“实际上‘证照分离’就是进一步简化营业执照之后的行政审批。”张茅认为,这些改革解决了拿到营业执照之后审批仍比较多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有照不能营”的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实施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比如简化手续、减少注册资本等,使得注册企业数量激增。每日新注册企业从2013年的一天产生6900家,增长到现在的1.66万家。
受此影响,中国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从10家到21家,翻了一番。而全国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9960万左右,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达到1亿家。
张茅还透露,下一步除了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对于企业注销也会采取便利化措施,解决企业“能生不能死”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注册时间整体仍很长,平均注册一个企业要22天,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如OECD国家一般只要8.5天的水平。
张茅表示,工商总局将以8.5天为目标,大幅度压缩企业进入时间。“到今年年底的时候,起码在北上广深和其他更多有条件的地区达到这个水平。”
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在实施工商注册和注销企业便利化时,监管并未放松,恰恰相反,监管需要进一步强化。
张茅指出,过去主要是通过审批环节来进行监管,现在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此,现在对于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办法,改变了过去对企业年检的办法。
同时,在“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采取了提高随机抽查比例的办法。2017年规定“双随机”抽查的企业不少于企业总数的3%,2018年这个比例提高到5%。另外,还要求公示率达到百分之百。
张茅还强调要强化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比如垄断和不公平竞争、非法传销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以及网络广告、知识产权等领域。
张茅透露,互联网广告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虚假、违法的广告很多,最近也处理了一些。
比如,经查发现,有一则广告中出现的“大夫”,是一名退休干部,留小胡子、穿白大褂宣传某一种药品。最后检查,把胡子摘了,发现他也不是什么大夫。
张茅说,这种虚假广告非常多,特别在医药食品方面,对群众生活危害很大。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员、律师张德满指出,对于电视和网络上的神医,识别的方法是要看是哪个行业,内行会看得比较清楚,一般假广告都比较悬乎。属于哪个行业的广告就应该由哪个行业来负责,才能够知道该行业的产品特点,应该分行业来管。
多个部门正在强化广告领域的监管,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已经设立。
11个部委在2月26日联合召开了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对互联网广告联合进行整治,持续保持整治工作高压态势,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查处力度,及时向社会公示违法处罚信息。还要开展执法联动,发挥部门合力,加大广告监管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