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1月19日讯(记者 刘金旺)山东省农业厅消息,对于黄河摊区脱贫迁建农业产业的发展,山东将从12个方面精准发力,直接对准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用地政策上,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山东将落实滩区脱贫迁建、农业生产、设施农业等确需的建设用地,市、县政府对确需的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予以支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上,加快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省级机构在黄河滩区县设立分支机构,为滩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创新信贷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滩区特色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优质粮食产业
突出粮食生产优势地位,积极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扩大优质小麦、玉米、水稻、杂粮及专用品种等种植规模,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粮食产能。
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产业
充分利用滩区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培育高端优质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滩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
依托滩区丰富的有机原料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黄河滩区各县(市、区),突出资源节约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产品高端化,通过打造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菌种繁育、菌渣高效循环和产品研发出口等产业不同特色的示范园,大力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
引导发展特色水果产业
充分发挥滩区资源优势、综合考虑种植习惯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果品产业,推广矮化宽行种植模式和绿色生态防护技术,建设集生产示范、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优质高效水果示范园区。
鼓励发展优质中药材产业
发挥滩区品种资源及种植传统优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要求,以丹皮、白芍、白术、白芷、瓜蒌、半夏、山药、菊花、麦冬、罗布麻、枸杞等特色道地药材为主,打造黄河滩区中药材生产优势区。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立足黄河滩区生态、资源、区位和文化优势,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紧密结合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实际,在黄河滩区适宜地区,支持乡村资源基础较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干群发展愿望强烈、适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村庄,发展特色采摘、农耕体验、农业公园等休闲农业新业态,打造一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开发黄河风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千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长廊。
加强基础设施改造
通过平整土地,完善配套田间排灌沟渠、桥涵闸建设,建设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加强陈旧设施改造,新建一批性能优良、便于自动化操作的蔬菜日光温室和拱圆大棚、工厂化食用菌车间及绿色安全养殖设施,完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推广标准化、智能化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引导滩区农户采取多种方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滩区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有条件的滩区迁建村,分类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滩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合作化、专业化。
坚持推动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支持滩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集成推广农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促进基地内乃至周围区域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农牧结合互动,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支持在黄河滩区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大力推广使用0.01mm以上标准地膜,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推广可控降解地膜栽培技术。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村社区推进区域化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促进畜禽粪污收集、存储、处理、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精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秸秆养殖食用菌等技术,配套建设秸秆收贮体系。
大力创新品牌建设
围绕整体区域,打响黄河滩区公用品牌,突出滩区绿色生态的资源环境优势,围绕粮食、蔬菜、果品等产业,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黄河滩区农产品品牌,做响“黄河滩”农产品区域品牌。立足名优特色,打造个性品牌,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区与“三品一标”认证紧密结合,打造黄河滩区农产品名优品牌。
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
积极利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现有培训项目,依托相关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面向滩区的农业企业、农民全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在“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三链重构”,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等“新业态”。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开展专家技术指导,发挥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要作用,组织产业专家深入滩区开展技术帮扶和科技服务,推动创新团队专家与滩区农技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加强滩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技推广、科研教学、经营性服务组织等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与合作,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立足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实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产业分层次开展精准培育,重点培育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人和科技带头人,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