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类> > 正文

青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奔小康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8-01-09 10:32:51 字号:A- A+

原标题:青岛:打赢攻坚战全面奔小康

市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去年全部脱贫;今年确保剩余贫困(经济薄弱)村全部退出;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养老实施兜底“四保障”;农民收入全省居首——

打赢攻坚战全面奔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是中国人延续数千年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的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此,党中央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青岛站位高远、谋定而动,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和重要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迅速转化成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一个个精准扶贫项目相继变现成贫困人口小康路上的获得感和新生活——

去年,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全部脱贫,51个省定贫困村和79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退出。今年底,剩余的149个省定贫困村和231个市定薄弱村确保全部脱贫摘帽。

今年上半年,青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88元,居全省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726元,比全省高3772元。

……

砥砺奋进,走在前列。时下的青岛,已接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了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伴随着大沽河的潺潺流水,平度市南村镇整合产、城、人、文的理念与功能,依托产业自然生长,走出了一条带领居民奔小康的特色之路。

立足精准:使出“绣花功”,定下“万全策”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黄岛区琅琊镇斋堂岛村村民石发家的家庭旅馆又赚了个“盘满钵满”。几年前,石发家还是一位长年卧病在床、家里欠外债的贫困户。被确认为扶贫对象后,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和村“两委”成员根据全镇发展方向和斋堂岛村的优势条件,结合石发家的身体情况,精准施策,帮助石发家确定了开办家庭旅馆、发展民宿旅游的脱贫门路。2016年,夫妻二人在村、镇帮助下筹措资金,开办了“山海岛渔家”家庭旅馆。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石发家的发家之路有了进一步拓展——镇政府打造了海产品、农产品购物网站“琅琊@生活”,并开辟电商精准扶贫爱心专线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干海鲜、竹编等,石发家通过平台销售自家晾晒的虾米和干鱼,又变成了一名网络卖家。如今,石发家不仅脱了贫,成了“富裕户”,而且还成为带领全村人增收的“先进户”。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最根本的方法是精准。

△莱西市沽河街道董家山后村贫困户董芝德,受托山后韭菜旅游园区的养殖场,养殖黑猪200余头,年均纯收入10多万元,从脱贫到致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户。

近年来,青岛市建立健全“定量识别纳入、四项精准管理、协议清单退出”扶贫长效机制,建立起信息平台收集、网格队伍评估、考核制度保障、运行机制管理的精准动态管理体系,确保贫困人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纳入、第一时间精准帮扶。

精准识别。按照“补短板、利民生、促发展”的要求,青岛市确立了人均4600元和“两好四保障”(吃好、穿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养老有保障)的市定扶贫标准,2014年,全市精准识别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和10个经济薄弱镇为脱贫攻坚对象。

精准施策。一户一本台账、一套帮扶措施。

平度市前洼村村民鞠永茂患有心脏病,妻子患有乳腺癌,儿子无业,其家庭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鞠家早日脱贫,帮包人员多方面了解其家庭情况。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帮包人员了解到,鞠永茂会做凉粉。以此为切入点,镇党委第一时间帮他建立了个人凉粉加工作坊,承诺生产出的第一批凉粉由机关食堂购买,并同步采取合作社、企业、学校定点购买和本人自销的方式,为他解决销路问题。不但如此,还对接企业解决了他儿子工作的问题。去年,鞠家顺利脱贫。

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像鞠家这样,在精准施策上帮忙想办法、在精准落地上帮忙推一把,最终改变一个家庭的故事,在我市扶贫脱贫工作中比比皆是。

在黄岛区庙后村,村民丁德芹不但可以在照顾残疾丈夫的间隙,骑小吃车出门零售食品,更是每个月都能得到一笔“无成本纯收入”——由镇政府出资为其家庭免费安装的光伏板,每月卖电挣钱。这是镇政府考虑到其家庭缺乏男劳力、丁德芹又无法长时间离家工作而“量身定制”的脱贫方式。由此,丁德芹一家去年顺利脱贫。

“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其致贫的原因。要实现家庭脱贫,应当按照‘一户一策’甚至‘一户多策’的原则,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而是根据贫困户脱贫需求,适宜、适度地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扶贫脱贫。”市扶贫协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持续组织“回头看”,对贫困人口实现精准动态管理,对新致贫和返贫人口灵敏监测、快速认定、及时纳入、精准帮扶。去年以来,全市组织7000多名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先后组织4次精准识别“回头看”和数据清洗核实。今年上半年,又组织基层工作人员3000多人次两次入户核实,建立与行业部门协调比对制度,进一步提升建档立卡信息数据精准度和真实性。各级核查7个区(市)、86个镇(街道)、4271个村(社区)、24782户,抽查核查合格率达99.32%。

稳定脱贫:让贫困群众从根上摘掉“穷帽子”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针对一村一户想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措施,努力增强扶贫“造血”功能。脱贫后要继续巩固,做到帮扶政策不撤、帮扶力度不减,防止重新返贫。

贯彻这一原则,各区市纷纷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切入点,奋力帮困难群众从根上摘掉“穷帽子”,独具匠心的“扶贫车间”由此遍布乡野。

“要实现脱贫致富,关键是要改变单纯输血的传统做法,打造具有持续造血能力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即墨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即墨市利用青岛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85.43万元,在27个省定贫困村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27座,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0至15万元,目前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抓住即墨古城旅游开发有利时机,利用专项扶贫资金3420万元,为38个贫困(薄弱)村每村在即墨古城购置了1处商业区店铺,由国有旅游开发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每村年租金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了资产稳定收益和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立足村庄发展实际,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350万元,引入各类帮扶资金及社会资金1500余万元,扶持发展了69个高效优质种养、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电商等特色产业和服务业项目,“1+1”(每个贫弱村至少拥有1个稳定增收项目和1个特色产业项目)产业效应初步显现,让村庄在有稳定“保底收入”的基础上实现了“锦上添花”。

即墨的做法,是我市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的一个缩影。

我市把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作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有效措施,按照“一镇一规、一村多策、一户一案”扶贫规划,编制实施扶贫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帮扶方案,探索多元化、套餐式的扶贫路径。市财政对200个省定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资金40万元,对310个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安排资金30万元。对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发展需要的贫困户每年安排5000元用于生产发展。去年,共安排省定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产业项目451个(“种养加”项目64个、光伏108个、电商4个、旅游18个、异地物业及其他项目257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年收益达1700万元。今年,共实施215个项目(“种养加”项目56个、旅游2个、光伏64个、购买经营资产及委托经营管理项目93个)。

为使贫困户和贫困村有能力发展产业和项目,我市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制定实施了《青岛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全市金融系统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个人贷款1473.3万元。市农行、市农商行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达29亿元,用于支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及产业带动。积极落实小额信贷政策,制定《小额扶贫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管理办法》。各区市共设立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保障金2300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西海岸新区、即墨、莱西3个区市开展了贷款业务,今年累计贷款145万元,扶持贫困户29户。

2016年,青岛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更大的考验摆在面前:如何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南辛庄建立草莓专业企业,带动了全村草莓产业的壮大提升,通过发展电商,引进淘宝小店,提高草莓知名度,发展观光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图为贫困户王芮菊自豪的展示自己收获的草莓

对此,平度市做出了积极探索——打造产业可持续、动力可持续、机制可持续的脱贫攻坚可持续模式。

平度市吸纳贫困群众加入特色优势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去年,全市受益于特色种养业大幅增收脱贫的贫困户占57.6%。“授人以渔”才能拔穷根。平度重视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工作,依靠可持续的产业带动,扶贫部门拿出专项资金,创新培训形式,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万多人次,很多农户实现了“手握一技”,大幅增收。

贫困户普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帮贫困户稳定增收,平度市以精准扶贫到户增收资金为媒介,采取贫困户带资入股、流转土地入股、优先安排务工、免费培训技术等多种“联姻结对”方式,引导、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打造脱贫共同体,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有利金、务工有薪金,多渠道增收。在平度市的新型经营主体扶贫中,农创体扶贫格外显眼。全市整合61个村的财政扶持资金,建设了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崔家集蔬菜等11个扶贫农创体,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17个。引导贫困户将财政到户项目扶持资金入股农创体,政府兜底,贫困户负盈不负亏。从所有扶贫项目所获收益中拿出20%建立贫困户动态帮扶基金,将有返贫迹象的人群及时纳入帮扶。

△2016年10月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在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村现场讲授葡萄栽培技术

兜底保障:让贫困没有“回头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近年来,针对贫困人口因病、老、残、弱致贫占比大的实际,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养老“四保障”,我市坚持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发挥多层次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作为实现精准脱贫、防止返贫的基本途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市积极推进农村扶贫与低保有效衔接,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1.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日前,我市新出台《青岛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又进一步“织密”了对困难群众的保障网——凡本市户籍、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有合法住所且实际居住满3年、无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家庭,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纳入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范围的低保家庭,当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可采取渐退方式退出,继续保留原有低保待遇3个月。

我市还加大困难群众医疗养老保障力度,出台了《青岛市患病贫困人口分类救治方案》《青岛市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实施方案》等6个文件,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及个人缴纳的居民医疗保险费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对贫困人口的大病保险起付线减半,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提高5%,对贫困人口大额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在全市构建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的医保养老保障体系。

△莱西市卫计局孝老扶贫送医下乡暖冬行

△贫困户收到区扶贫办暖冬行动慰问金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协调财政资金帮扶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缴费补贴累计达8154万元,为农村贫困人口支付各类医疗保险待遇1.12亿元,发放养老金3158.9万元。

此外,各区市在致贫、返贫的重点领域,纷纷“加码”,有针对性地加大扶持力度。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农村贫困家庭面临的巨大现实问题,对此,西海岸新区设立两千万元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扶贫医疗救助,扶贫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不设救助最高限额,救助后贫困人口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不超过1%,基本实现全免费。平度市开展精准扶贫医疗保险试点,由政府出资对该市建档立卡的非低保贫困人口进行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等报销后,剩余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分档按比例进行报销,将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10至20个百分点,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

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也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我市加大教育保障脱贫力度,免除贫困户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免除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残疾幼儿、孤儿保教费;对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子女在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纳入“雨露计划”项目扶持范围,每名学生每年补助3000元。

这份“雨露”,滋润了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的张秀珍一家。张秀珍的丈夫病逝,大儿子因智力残疾无劳动能力。在城阳职教中心学习的小儿子,是张秀珍和整个家庭的希望,但学费却成为了全家人的愁结。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镇政府将张秀珍纳入当地种植葡萄合作社,帮助她申请了5000元的帮扶资金种植葡萄苗,又帮助她的小儿子申请了“雨露计划”助学金3000元,分担家庭负担。今年,张秀珍家葡萄丰收,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正在慢慢放晴。

扶贫开发,“外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市建立完善了市级领导帮镇联村、“第一书记”驻村联户、强区帮弱镇、国企帮镇等定向帮扶机制,扎实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广大“第一书记”以“抓党建、重民生、促脱贫”为重点,做了大量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胶州市洋河镇东王家庄村曾长期受制于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而贫困薄弱,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这个贫穷的村庄随着2015年驻村“第一书记”李世明到来后变了样——李世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探索民俗接待、果蔬采摘、美食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强村富民新路。去年,村庄脱贫摘帽,贫困户脱贫。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游客更是纷至沓来,村民的腰包更鼓。

我市还大力推行强区与经济薄弱镇结对帮扶。市南区、崂山区分别对口帮扶平度市各3个经济薄弱镇,市北区、城阳区分别对口帮扶莱西市各2个经济薄弱镇,进行资金和产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持发展主导产业。组织市直企业结对帮扶,23家市属国有企业帮扶10个经济薄弱镇,通过捐资扶贫、资源开发、项目引进、产业培育、市场开拓、镇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扶贫。

慈善捐赠、爱心企业帮扶、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力量帮扶,犹如一缕春风,吹暖了贫困群众的心窝,吹燃了脱贫致富的斗志,为贫困群众送来了有获得感、体面感的好日子。在平度,对既无正常劳动能力又不符合低保条件,且难以通过产业脱贫的301户、711人低保边缘户,全市实施“爱心企业认领贫困户活动”。爱心企业通过捐赠、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助贫困户土地流转、销售农副产品等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帮扶期一定5年,不脱贫不脱钩。

百舸争流千帆进,携手同行奔小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冲锋号。我们要进一步动员全市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硬骨头”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相信,随着今后三年城乡基础设施的全方位改善,随着区域经济的持续强势崛起,随着区域不平衡的短板进一步补齐,青岛900多万城乡居民将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共享宜居幸福的美好生活!(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