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时政类> > 正文

市农委主任由翠玉: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跃居全国第七

来源: 作者: 2017-12-16 13:20:45 字号:A- A+

市农委主任由翠玉

2017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简称“三民”活动)述职报告会今天正式拉开帷幕。

市农委主任由翠玉在述职报告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适应畜牧和农机部门归口管理后,工作职责加重的新形势,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任务,将工作思路由抓生产向抓产业、由抓农业向抓农村、由抓数量向抓效益转变,实现了农业农村新发展。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水平跃居全国第七。

围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紧紧抓住产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三个关键,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转换,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

(一)持续加强农业产能建设。启动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建成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50万亩。坚持“三园同建”,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96个,913个园区带动9万多农民就近创业、户均增收25%以上。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食总产326万吨、蔬菜总产830万吨、肉蛋奶总产100万吨,确保青岛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二)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实施“一业一策”,直接推动签约和在建过千万元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392亿元。培育农副食品加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和种植业、畜牧业两条百亿级产业链,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80家,预计农产品加工产值1300多亿元,农产品出口300亿元以上,居全国城市首位。推进青岛国际种都建设,总投资4亿元的丹麦丹育公司(DanBred)现代种业项目,仅用29天实现落户。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培育首批示范镇15个,新建益农信息服务站300处、累计达到816处,农村电商平台达560家,交易额达58亿元。发展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休闲旅游农业,建成8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农业节会80余个,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3053家,接待游客1856万人次。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分别在全国和全省推介。

(三)不断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发布主推技术25项,自动导航、无人植保等智能装备技术广泛应用。组织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科院等46家单位成立青岛市现代种业联盟,金妈妈科技公司成为我市第一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52个。袁隆平、束怀瑞、赵振东等院士在我市设立工作站,涉农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达到39个。深化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连续第四年被列为市办实事,新建农民田间学校50处,1.5万人通过培训获得技能证书,精准培训模式在全国推广。

围绕让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努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突出生态循环,确保“产”的干净。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打好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节肥、节药、节水为重点,开展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深耕深松整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五大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0万亩、深松整地140万亩、水肥一体化30万亩。针对今年山东小麦条锈病严重发生的形势,第一时间启动I级应急响应机制,迅速遏制病情扩散蔓延,全市病虫害统防统治达500万亩次。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调整完善畜牧业规划布局,在禁养区关闭搬迁养殖场126处、养殖专业户969家,全市有500多家养殖场、户开工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88%。

(二)突出全程监管,确保“管”的严格。建立全市统一的农药监管平台,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6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监管追溯系统覆盖范围增至3300家规范化农资经营店,管住了“药瓶子”。实行严格的产地准出制度,累计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66项,88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部建立生产记录,标准化生产占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3.2%。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试运行,616家农业生产单位、3000多个产品、4.5万个种植户纳入追溯系统,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46万多批次,产地检疫牲畜126万头、家禽3.5亿只次,检测检疫能力实现了全域覆盖。建成市级农业行政执法指挥平台,新组建农业执法支队,查办违法案件800多起,累计收缴假劣农资700余吨,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突出品牌引领,确保优质安全。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布“青岛农品”整体形象标识,评选出岛城最喜爱区域公用品牌11个、农产品品牌30个,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1.9万多个,著名农产品品牌16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1个,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在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综合评估中,崂山茶品牌价值达到9.7亿元,单位亩均收益居全国第三;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分别以12.78亿元和7.2亿元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亿元榜。

围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在农村改革上下足“绣花功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力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赋予农民更多改革红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一)率先试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4646个村庄完成确权登记颁证,近百万户农民吃上发展生产的“定心丸”。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规模化带动农民增收,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83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615万亩,综合托管率达到63%。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小农户步入农业现代化轨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万多家,百亩以上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6500多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贷款总额累计6.23亿元。

(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全域村庄和全部资产纳入改制范围,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分配权,全市4891个村(社区)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占村庄总数的81%,成立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3941个,323万农民落实了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和收益权,累计分红10.8亿元,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全市5978个村完成了审计任务,占应审村庄的99.4%,共审计资金767.2亿元,把“大伙的资产”管起来。

(三)积极争取,给农民更多的政策支持。出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向农民送出减费、降税、免费培训等政策“大礼包”,引导农民由“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积极争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96亿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23亿元,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亿元、畜牧良种补贴540万元。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参保农户92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金49.7亿元,赔款总额2.2亿元,受益农户35万户次,减少农民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做到旱涝保收。

围绕让农村人居环境好起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

充分发挥“三农”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坚持农业和农村工作一起抓,在传承乡土文明中打造美丽乡村,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好家园。一是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十百千”创建工程。按照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融合标准,每年创建10个集聚类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实行“一月一观摩、一月一排序通报、一季一考核、半年一总结、年底验收奖励”工作督导机制,今年100个示范村全部完工,省级达标村覆盖率提高到57.7%。注重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地方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历史遗存,不搞大拆大建,留住记忆乡愁,创建全国美丽乡村5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崂山青山渔村、即墨雄崖所村和凤凰村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二是努力实现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围绕富民、便民、利民、安民,以治理有效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新建改建扩建社区服务中心172个,提升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转水平,实现就近服务、就地服务、高效服务。全市农村社区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5%,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实现全覆盖。三是推进农业行业脱贫攻坚。安排行业扶贫资金2049万元,支持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实施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带动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帮扶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一批、农村改革推动一批、农业科技促进带动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带动600多贫困户持续增收。

上次“三民”活动中,我委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51条,主要集中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已经全部按期办结,并落实到工作中。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打造了3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对农药废弃包装物实行统一回收处置,对韭菜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管理,种植面积在0.5亩以上的全部纳入“放心韭菜”地图数据统计监管,青岛地产农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在98%以上。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的农村家园”等建议,将美丽乡村标准化“十百千”创建工程,作为全市“三农”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新上污水处理设施30套,硬化村内道路178万平方米,发展特色产业园区94个,栽植苗木310万株,修建文化长廊90处,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围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等建议,在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深化了建议办理工作。

虽然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广大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民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农业规模化经营仍需持续用力,农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始终存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的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2018年,我们将以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围绕产业兴旺,促进融合发展,提升都市现代农业水平。推进农业功能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国际种都,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围绕生态宜居,建设美好幸福家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域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实现化肥农药施用总量零增长。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为引领,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持续推进“十百千”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社区规范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落伍。

三是围绕生活富裕,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现涉农区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覆盖。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扩大农民增值收入。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小农户步入农业现代化。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