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秋季皮肤干燥,润燥止痒为先

来源: 作者: 2017-11-10 15:12:20 字号:A- A+

入秋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少痰、声音嘶哑、鼻燥出血、大便秘结、皮肤瘙痒等症状。




“燥”邪横行,最易伤“肺”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人体的身体皮肤、毛发及体内的津液全靠肺气来行水滋润。如果肺受到燥邪侵袭,肺气失调,宣发功能就会减弱,容易出现口干、鼻燥出血、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症。而且,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伤及胃肠、伤害消化道,还会出现口干舌燥、唇裂、大便秘结等症。故而秋季养生,润燥护肺为第一要义。


燥邪预防,分清“温”“凉”

在中医理论中,将燥分为“温燥”与“凉燥”。温燥属于初秋感受的燥邪,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表现出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皮肤瘙痒、大便秘结等,津液缺乏的症状更为明显,应当滋阴润燥、润肺清热;凉燥属于晚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近冬的寒气,表现出身体发冷、微有发热、口干而不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而稀、头微痛、无汗等症,则当以温润,补肾益肺为主。

特别是针对病症时,不光要区分温燥和凉燥的区别,还要注意体质的不同来辨症调理。比如,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干燥瘙痒,需要养血补血。


润燥止痒,应对秋季皮肤病高发

寒露节气过后,我国多地迎来大幅降温,“皮肤干燥、瘙痒”这种秋季最为常见的皮肤问题开始困扰大多数人。

中医称皮肤瘙痒为“风瘙痒”,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临床表现为皮肤阵发性瘙痒,痒无定处或局限于身体某个部位,以阴部、肛门周围、头皮、小腿较常见。

秋天皮肤干燥瘙痒与其本身气血津液不足有关。从调理上来说,应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血不足,则需要养血,可用养血四物汤;如果是阴虚引起的津液不足,就要吃些滋阴润燥的中药。

在中成药方面,可以使用同济堂润燥止痒胶囊来防治。润燥止痒胶囊是由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组成。方中生何首乌与制何首乌合用,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润肠通便之功,生地黄具有养阴生津、凉血清热作用,桑叶润燥祛风、透散内热,苦参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红活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诸药配伍,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润肠通便之功。


此外,皮肤干燥瘙痒是秋冬季十分常见的皮肤病,除了秋燥引起外,也可能是系统疾病的外在表现,因此一旦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除了辨证施治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诊治,切莫采用不科学的办法擅自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