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社会保障是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如何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充分就业?如何实现社会保障覆盖全民?怎么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市部分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大家结合十九大报告畅谈了认识和体会。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过去我们更重视就业的人数和规模,而十九大报告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发展的新目标,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对就业者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崔凤表示。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宋平认为,要提高就业质量需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职工安置工作,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推进大众创业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提升创业品质,壮大创业主体,形成多层级的创业孵化体系,扩大创业服务供给;三是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推进标准化服务,提升城乡劳动者享受公共服务的质量,细分服务对象,提供精准化服务,用好信息化,加快就业创业工作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对于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青岛大学学生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朱青文深有感触。“学校通过建立校级招聘会为主导,院级招聘会为主体,专场招聘、行业定向招聘、周四职场、网络招聘为补充的就业市场招聘体系,打造了‘百家名企进校园’和‘周四职场’等就业市场招聘品牌,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朱青文说。
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的新时代,全民参保计划的推行就是一大印证。“全民参保计划是依据《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险全覆盖和精确管理为目标,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民、持续参保的专项行动。”市人社局社会保险费征缴处处长李玉龙认为,全民参保计划的推行不仅可以适应城镇化进程和社会流动性特征,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还有利于建立健全覆盖全民、公平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保险“服务一生、保障一生、跟踪一生”庄严承诺。
李玉龙说,2016年以来,我市对6.1万未参保户籍人员进行了入户登记,入户登记率100%,建立了全民参保登记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提升参保质量,把应保未保人群全部纳入参保目标范围。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完善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的转变。
“除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连我治疗肺癌的特效药也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每个月的2万元药费能报销70%,我们这些重病患者再也不怕治病了。”市民庄美军说,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像她这样的重疾患者是一大利好信号。
“两个同步”彰显收入分配改革决心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两个同步’增长,其目的就是要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个体收入水平结合起来,让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效造福劳动者。”崔凤认为,这“两个同步”的提出,彰显出我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决心。
如何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最近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薪资待遇的提升,除去每月的房贷和日常开销,‘小金库’还绰绰有余。我会选择参加一些价格较高的专业培训研修,每年出国旅游一次。”陈云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软件开发主管,他坦言收入的增长让他对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
崔凤表示,之所以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因为他们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可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我们既要‘做大蛋糕’,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也要‘分好蛋糕’,加快收入分配等改革举措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崔凤认为,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方面要体现在国家富强上,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在人民的美好生活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