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奔跑青岛 逐梦未来”海尔·2017青岛马拉松圆满结束,比赛共吸引了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20000余名选手参与,虽胜负已分,不少人还沉浸在比赛激烈的场面中。作为主要战略合作伙伴,海尔以全球化阵容为本次赛事提供了全程支持,为这场盛会增添了强劲动力。实际上,海尔凭近20年的全球化实践成果,跑赢中国家电企业的全球化马拉松比赛。
海尔是青马选手最熟悉的中国元素
从美国籍参赛者拿着“奔跑大使”海尔兄弟兴奋地说,“Oh, Haier is a Chinese brand but we can see the logo in the US too.”到从上海赶到青岛的德国选手告诉记者:“在德国的高端卖场里都能见到海尔,我们家就有海尔。”再到各国选手争相与“奔跑大使”海尔兄弟合影留念……虽然五大洲选手对青岛还有一些陌生,但是海尔早已是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元素”。
那么,为什么在首届青岛马拉松赛场会有如此有趣的现象?答案与海尔的全球创牌之路密不可分。海尔从1998年提出‘走出国门,与狼共舞’的国际化战略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回顾这段发展史可以发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海尔足迹已经走遍五大洲的几乎每一个国家,这也是在本次参赛的五大洲40多个国家选手都熟悉海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20多年中,与一般企业加工出口创汇不同,海尔一直坚持海外创牌战略。这条马拉松式的创牌路线注定道阻且长,但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如今,海尔已从青岛这个“原点”向世界进发,成为让全球用户都欢迎的品牌。三季报显示,青岛海尔海外业务收入507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3%,家电业务全球收入近100%为自有品牌。
海尔依靠什么跑赢全球化的马拉松?
为了跑好这场全球化的马拉松,海尔依靠品牌自身力量逐年开拓海外市场的多方优质资源。海尔一直坚持“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调动全球资源为用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此,海尔搭建了开放创新平台,这套体系对用户完全开放,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这为海尔深入全球市场、实现当地本土化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和精准的需求导向。
在此基础上,海尔在世界范围内积极进行品牌化布局,通过差异化的国际并购实现了海外资源的快速扩展。2017年3月,海尔发布六大家电品牌全球化战略,整合海尔、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 & Paykel、卡萨帝、统帅、日本AQUA等品牌。至此,海尔在全球共拥有7大品牌,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营销中心,108家工厂,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品牌最多、产品最全、最具国际化特质的“世界第一家电集群”。
并通过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满足全球每一个本土市场个性化需求,产品覆盖超过1亿家庭用户,成为家电全球化马拉松中名副其实的领跑者。可以说,海尔不断挑战自我的“自以为非”企业精神与“战胜自我、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高度吻合。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马拉松之争,真正胜出的只有海尔。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企业之一,海尔不仅凭借产品、技术乃至制度体系上的创新突破,更通过在海外市场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的运营实践,实现了从“产品国际化”到“品牌全球化”的质变,不仅代表中国制造唱响世界舞台,也为全球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可借鉴的“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