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青岛大地上特别报道②品牌企业篇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实现率先发展走在前列
品牌企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先锋力量。
企业家,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市场经济的特殊人才。创新、诚信、爱国、敬业,是新时代企业家身上最为鲜明的精神特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时代,品牌企业、企业家理应以更强的使命感,展现更大的责任担当。
青岛,一座品牌企业辈出的城市,一座热爱企业家精神的城市。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近40年来,青岛一批品牌企业发展壮大、星光熠熠,一批创新、诚信、爱国、敬业的优秀企业家立于时代前沿,在这座沿海开放城市的创新创业征程中,长久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放眼未来,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肩负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任,青岛要率先发展、走在前列,必须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带动广大企业全面增强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投身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立足时代,创新引领,实现美好生活
十九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分享他对十九大报告的体会时表示,报告当中提出的“美好生活”四个字让他感触最深。他说:“这个词就是我们后续落实报告精神的落脚点。从大的方面来讲,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变了;从小的方面讲,‘美好生活’涵盖了人民从物质到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谈到海尔集团如何率先发展、实现美好生活时,张瑞敏表示,报告是最好的指引。
“首先,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他说,“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但我认为,关于创新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创新?报告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目标是‘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认为,‘经济质量’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具体到海尔现在做的工作,应该把COSMOPlat平台和人单合一模式再往前推进一步。COSMOPlat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台,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实现,而不仅仅获得一个产品、一个商品。人单合一模式是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这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生活。”
“第二,‘美好生活’要和时代相结合。报告里面有句话让我感受很深,‘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是从宏观上来讲的。我们所创新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走在前列,是因为我们的理论来自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仍然在探索的实践。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时代就是物联网时代,有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两大特征。而共享经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要所有权,只要使用权。那就是说,我们把‘电器’变成‘网器’后,将来很可能硬件是低价或者免费,但更多的是得到生态收入。”(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杨光)
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厚健:砥砺前行,向“世界一流”出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重新定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厚健认为,这一定义非常智慧,是对供给侧改革精神更高层次的引伸和升华,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今后的指导方针,也对企业经营者指明了方向: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谋取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也是有责任的企业经营者新时代的奋斗宗旨。
具体到海信的发展,他表示,海信集团已经开启了释放技术、管理、人才积累势能,通过产品力的卓越飞跃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发的新篇章。多年来,海信集团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投入技术研发,并尤为看重制造业的发展,以技术创新提升制造的竞争力。拿大屏电视来说,以前都是外资品牌的天下,我们通过不断攻克激光电视核心技术,相继制造出100吋、120吋再到150吋的激光大屏电视,中国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终于首次掌握主动权。现在中国85吋以上的大屏高端电视,每卖出两台就有一台来自海信,同时这一颠覆性创新产品使得大尺寸电视成本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依托核心技术突破,海信也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在智能交通、光通信、多联机商用空调、智能商用系统等B2B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周厚健说,过去,在改革开放大潮的风起云涌中,海信迅速崛起发展壮大;未来,海信也愿与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同频共振,以对技术和诚信的积累和坚持,朝着“世界一流企业”出发。(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孙欣)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明波: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同时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明波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对“114年只为酿造好啤酒”的青岛啤酒而言备受鼓舞。目前,中国啤酒行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啤酒消费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由过去“拼酒”向“品酒”转变,“单一口味”向“多元口味”转变,高品质、个性化、特色化、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消费者新需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作为创新实践的主体,一定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青岛啤酒之所以114年长盛不衰,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我颠覆,不断创新,是青岛啤酒不断保持新鲜度和活力的动力之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砥砺奋进的辉煌5年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下一步,青岛啤酒将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一方面不断创新产品口味,挖掘欧洲“口味金矿”,以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引领消费升级新需求;一方面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打好“组合拳”,在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上,以创新奏出发展更强音,用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力量。
未来,青岛啤酒要扎根实业,以“创新”为引力,全面推动产品细分、质量提升、技术迭代、智能制造、品牌创新、社会责任履行等工作,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中国制造新高度,从而提高效益与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周晓峰)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明辉:加快建设五个“世界一流”强港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昂扬的奋斗激情,加快建设五个‘世界一流’强港,实现由行业发展跟跑者、并跑者向领跑者转变,争当山东省、青岛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引领世界港口发展方向。”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明辉说。
——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强港。抢抓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水运、管道、铁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为港口发展创造的新机遇,加快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和董家口疏港铁路建设,强化港口服务供给侧改革,延伸服务链、拓展价值链,发展现代物流,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推进新时代港口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建设世界一流的效益强港。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港口业态,优化装卸主业、现代物流、金融产业、邮轮经济、配套服务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产融结合,培育新动能、形成新增长点,成为港口行业效益最好的上市公司;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强港。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运营好世界最先进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打造可复制、能推广的世界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新模式。
——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强港。坚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省市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布局青岛港战略支点,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多领域深化战略合作,推进管理输出、资本输出,逐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码头运营商;
——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强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健全全方位、立体化港口环保体系,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推动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低碳美丽海港,推进港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领先发展。(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周建亮)
青岛华通集团董事长姜培生:牢记新时代国企的使命与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华通集团作为青岛国企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平台,一定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勇挑重担、勇于作为,在各项工作上走在前列。”青岛华通集团董事长姜培生说。
他表示,华通要努力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上走在前列。“我们始终坚持‘百姓诉求、社会亟须、政府关注’的投资理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领域。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智慧停车产业发展,聚焦停车难的社会痛点,既通过信息化平台为市民提供优质出行服务,又拉动华通所属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实施生物质能源项目,利用秸秆、蔬菜尾菜生产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生物质能源装备业,从而变废为宝,推进绿色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美丽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还要努力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姜培生表示。近年来,华通集团先后承接了原纺织、机械等市属企业,其中很多属于“僵尸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将通过剥离无效低效资产、资源重组,突出主业去产能、去库存,统贷统还产融融合降成本、去杠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空客直升机、绿色铸造、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重点项目,形成新动能。”
姜培生说。“我们将围绕建设‘双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等各项改革。在改革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坚持政治高站位和发展高站位,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使命与责任。”(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张淼淼)
澳柯玛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蔚:让“青岛制造”赢得世界尊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而准确的判断。要解决这个矛盾,广大企业理应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冲在前面,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大胆变革,勇于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澳柯玛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蔚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正是我们传统制造企业在新时代的新任务。”李蔚表示。“目前,澳柯玛正在进行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变革,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高水平‘智造’和‘质造’转变。我们正在实施的‘互联网+全冷链’发展战略,将借助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ICM智慧全冷链管理系统,把家用制冷、商用制冷、医用制冷、超低温设备、冷链物流设备、自动售卖终端等各产业产品,整合在基于互联技术的产业链条之上,为用户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冷链系统解决方案。”
“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开展以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造顾客为主题的‘三创’工作,加快建设拥有大数据运营中心、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仿真设计中心、工业软件研发中心、科学仪器仪表创新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创客空间、科技人才公寓等八大功能区的智能产业园区,实现创新发展。”李蔚介绍。
他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企业吹响了嘹亮号角。“我们将牢记使命,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产品形象,让‘青岛制造’赢得世界的尊敬!”(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林刚)
双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柴永森:做中国轮胎智能制造引领者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思想新方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双星将牢记历史使命,紧跟新时代步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率先探索出‘智慧型’企业新模式,肩负起中国轮胎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任,让青岛轮胎尽快成为世界名牌!”双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柴永森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使双星坚定了智慧化升级的信心。“作为山东轮胎行业唯一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双星始终将转型升级、示范引领的责任扛在肩上,近年来率先实施需求细分化、组织平台化、内部市场化,率先建立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率先创立开放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柴永森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动企业加快从‘汗水型’转向‘智慧型’,使青岛双星加速成长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他表示,双星将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在青岛大地上。要大力弘扬和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要做生产的工匠,还要做管理的工匠、服务的工匠,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创新创造为支撑,加速创造新动能,争创商用车专用轮胎和乘用车安全轮胎第一品牌;加速创造新产业,提升扩大智能装备和智能机器人的水平及规模,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利用产业。
“双星还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国有企业实践,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柴永森说。“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做精实现做强,通过颠覆实现引领,通过共享实现做大,努力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践行者和领跑者。”(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林刚)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贤茂:坚定“抱团出海”参与全球竞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作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典范,青建集团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青建+”生态圈,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竞争。
“青建集团能够在65年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贤茂表示,自1983年走出国门,经历了“借船出海”“驾船出海”“造船出海”,如今的青建集团市场已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起实施的“青建+”发展模式,更是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方向,以参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经贸合作为驱动,以构筑产融结合和合作发展平台为支撑,联合百余家青企“抱团出海”,有效地推动了既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竞争能力。凭借着过硬的业绩,在不久前发布的“2017ENR全球最大250强国际承包商”中,青建集团排名第64位,居中国地方建筑企业之首。
乘风破浪,再接再厉。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青建集团提出了千亿目标战略,在2016年营业额突破507亿元的基础上,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建集团将在以科技为支撑,强化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青建+”的内涵、完善“青建+”模式,与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更多的业务领域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市场开拓,共同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高海外市场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努力将青建集团打造成产业结构合理、商业模式清晰、综合优势突出、管理规范高效、价值创造卓越的国际知名的百年企业。(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崔武)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