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高蕾)重阳节的到来让养老问题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当前,“老龄化”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同时每年有3%的人口进入老年人行列,老龄化高峰将在10到20年后来临。然而,社会各方从物质到心理等方面都未做好准备,中青年赡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增大。
市场上养老护理员供不应求。资料图
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短缺
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4年已达1.37亿,占全国人口的10.1%。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将超过30%。与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乐观,养老设施和服务在数量和结构上存在供给短缺。
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全中国各类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31833个;机构、社区等养老床位合计达到584.0万张,相当于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年底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将达30张。这意味着,养老机构只能为3%的老人提供服务。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0到70张。
同样,在家政市场上,养老护理员供不应求。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业内人士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按照传统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养老护理员就是伺候人的,不受人尊重。社会上对这个工作不够重视,养老护理员与护士所做的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前者的社会地位却远不如护士。
值得一提的是,护理工作的收入较低也是人员短缺的因素之一。记者了解到,在老人能自理、护理员不用驻家的情况下,目前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每月约在3500元左右。若老人不能自理,费用也不过4000元左右。同样是做服务,相比养老护理员,育儿嫂的收入就算得上“可观”。据了解,从事育儿工作的,基本都是每月4000元起步,带孩子经验丰富的、从业时间久的高级育儿嫂,每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到8000元,甚至更高。这导致养老护理人员加速向育儿服务流动。
北京加快人员培训满足90%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当前,北京市老年人口呈现增长快、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趋势,随着家庭户规模日趋缩小,家庭赡养老人负担日益加重。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臧美华表示,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有关规定,到2015年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助残)人员就业岗位需求将达到25000个。其中,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所占比例超过90%。居家养老护理员作为新兴职业,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世民表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培训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建设具有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家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是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有关规定,推进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北京市民政局、市人保局、市财政局、市老龄办等将进一步落实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试点工作。
吴世民介绍道,目前现有居家养老护理人员总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人员未经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展试点后,经过培训的职业养老护理员将持证上岗,未来这支职业护理员队伍将满足全市90%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很大程度上减轻中青年赡养老人的压力。